時間快照隨手記錄創意(黃岳永)
踏入秋天,香港人少了「秋高氣爽」的好心情,反而「悲秋」的人愈來愈多。好朋友遠走他方、身邊的人身體欠佳,經濟不景導致失業的人愈來愈多,本地企業紛紛「光榮結業」,甚至連往日充滿意義的工作都顯得艱難。有同事說現在的生活好像「碌過去」,筆者有時也有這種感覺。
對於許多中產家庭來說,失業或財務困難的恐懼,更成為持續的壓力來源,甚至可能導致抑鬱而不自知。維持心理健康和生活動力其實很重要。筆者記得疫情期間看過占士克利爾(James Clear)的《原子習慣》(Atomic Habits),這本書教人們養成一些小而可行的習慣,以逐步擺脫負面情緒,這種方法正好適合現在的香港人─透過創造並堅持有紀律的小習慣,把注意力轉移到積極的方向,享受生活的小確幸,走出抑鬱的低谷。
人們常常說興趣和工作是兩回事,但筆者想嘗試把兩者結合。近日,我接受了媒體的合作邀請,創作一個關於新科技的專題內容,探索包括人工智能(AI)在內的創新科技如何影響日常生活。
為了有效管理這個新項目,我想出了一套名為「時間快照」(Snapshot)的方法,把尋找靈感的過程變為日常生活習慣,確保維持創意,並避免「乾塘」。
顧名思義,Snapshot就是利用手機把自己所見、所聞、所感的生活片刻記錄下來,可以是聲音、畫面、歌曲、網頁或任何瞬間的截圖。把這些想法儲存在「靈感收集箱」,並使用AI工具自動標籤及分類,方便日後快速瀏覽和回顧,然後定期檢討和反思這些內容,從中抓取合適的題材。
這方法的好處在於把捕捉、組織和實踐無縫結合。配合Notion等工具以及Perplexity.ai等AI平台,它可以徹底改變我過去管理知識和想法的方式。利用AI快速捕捉和輕鬆組織,不僅確保靈感「隨傳隨到」,AI工具如Midjourney和ChatGPT,還能讓我這個初學者輕易化身為導演或畫家,把想法和情緒具象化,甚至能以2D或3D動畫來呈現效果。
對於筆者而言,這項工作不僅是一項挑戰,每周定期回顧這些Snapshot,可以保持思想靈活「貼地」,互動式的創意過程亦提升了我的敍事能力,成為表達和重構情緒的自我療癒途徑。此外,AI支援以多角度視角來生成故事,使創作者對意念的理解更加深入。這種結構性的創意過程,不僅有助保持工作動力,還讓我在這個不穩定的政治經濟環境中,擁有一種掌控感。
這種科技與反思的結合,正好形成了不斷成長與適應的循環,這對人們在應對個人和經濟挑戰上大有幫助。在這個深秋,與其因種種困難而感到悶悶不樂,不如為自己訂立一個目標,把想到的創意引入有意義的項目,再利用AI來協助分析,這不僅促進個人成長,也是人生中的一種小確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