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NVT|港初創助金融票據代幣化 區塊鏈營運 平衡安全回報流動性

By on February 10, 2025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EJ Tech 創科鬥室

波士頓諮詢公司一項報告預測,2030年代幣化現實世界資產(RWA)的資管規模將超過6000億美元(約4.68萬億港元)。信達國際控股(00111)旗下信達國際資產管理,去年底發行可轉讓代幣化票據STBL,為本港首個由金融機構安排發行的同類產品。STBL背後的區塊鏈營運服務及技術支援,則由本地金融科技初創NVT提供。

STBL在以太坊上發行,每個面值為1美元(約7.8港元),並保持穩定價值。廣發証券(香港)經紀有限公司與本港持牌虛擬資產交易所HashKey Exchange,在發行中擔任首批分銷商。NVT創辦人兼行政總裁趙建公提到,STBL的底層資產為一攬子AAA級貨幣市場基金。這款產品不僅是現金管理工具,還因不設當日贖回及認購的流動性限制,能同時作為交易媒介。

趙建公認為,傳統金融產品推行代幣化,有助在「不可能三角」找到平衡點。(黃俊耀攝)

實時結算 改善交易流程

金管局去年7月發布的「在香港實施穩定幣發行人監管制度」提到,發行人不應該向用戶支付利息。趙建公認為,倘若投資者有帶息需求,STBL可以為其提供多一個選項,「香港是一個開放型的市場,應該要給投資人及客戶有更多選擇。」

所謂「代幣化票據」,可理解為把傳統金融票據,透過區塊鏈技術進行數碼化。趙建公指出,代幣化一大優勢是,在傳統金融產品的「不可能三角」中,找到相對的平衡點。所謂「不可能三角」,指的是在傳統金融市場中,往往無法同時兼顧資產的安全性、回報率及流動性。

趙建公相信,香港身為國際金融中心,所面臨的重大挑戰,不僅僅是金融產品單一化,還包括流動性欠奉等問題。他重點分析流動性不足的原因,認為這可能受美國高息環境,以及中國市場變化等多重因素綜合影響。在環境不確定下,流動性顯得尤為重要,「大家不過於追求資產的價值,而是開始追求資產的流動性。」由於區塊鏈具備交易便利,以及實時結算效率等特性,有助改善交易流程,更能進一步增強金融產品的市場流動性。

代幣化技術的應用範疇,並不僅限於金融類產品,在非金融領域亦具廣泛的應用潛力。舉例,金管局推出的Ensemble項目沙盒電動車充電站場景,便屬於非金融類產品的應用。

應用範疇廣 農產品亦可

趙建公表示,目前從農產品到人工智能運算中心,都有可能進行代幣化。

談及NVT為何尚未涉足非金融類產品,趙建公解釋,區塊鏈的核心價值,在於提升金融市場的流動性。另一方面,透過券商、銀行等中介角色發掘和推動項目,相較於直接開展非金融類產品的代幣化業務,操作的難度較低。因此,NVT作為基礎設施及區塊鏈技術服務商,在金融領域涉及中介角色的業務,無疑具備更多的市場優勢。

採訪、撰文:周泳彤

相關文章:NVT|「上鏈」勢成主流 港發展落後星美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