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All posts tagged "biotech"

  • 科企轟政府資助審批官僚

    在未夠規模上市前,公司多數會向政府或大學籌措經費。三和生物科技執行主席嚴惠霖卻有不愉快經歷,他理解政府高層有心扶助創科企業,但執行已有的既定程序,「執行者亦與上層想法不協調」,令企業非常為難。

    • Posted July 11, 2018
    • 0
  • 揀生科企勤讀招股書篩走次貨 研新藥夭折率90% 捕捉2.5萬億商機

    加州教師退休基金(CalSTRS)旗下規模達200億美元的私募基金,亦曾投資生物科技。CalSTRS投資總監Christopher Ailman承認鮮有成功例子,「每個重大改革中,譬如發明飛機、汽車,先行者並不一定是最後贏家。」

    • Posted July 11, 2018
    • 0
  • 生科企業壯大考財力韌性 兼顧科研營運 撐過審批障礙

    三和生物科技執行主席嚴惠霖甘願花6年,靠其他生意收入來補貼數千萬元研發費用,只想避免再有人因為測試需時而延誤治療;亦因為香港仔情意結,「香港人想證明香港都能做到高科技,想在香港做一次、做好它。」

    • Posted July 10, 2018
    • 0
  • 港醫療科研落地靠融資 走出大學商業化 缺人才難關多

    「無創眼藥導入儀」研究從2008年開始,去年獲「創科奧斯卡」、日內瓦國際發明展大獎,亦為項目首度獲得7位數美元的外部融資,但孫未有透露現時公司估值多少。團隊冀今年內製作5部原型模機,料明年可進行臨床測試。

    • Posted July 9, 2018
    • 0
  • 創科發展就是比併人才 (鄧淑明博士)

    國際管理學院《世界人才報告》指,香港的綜合表現在亞洲區稱冠,但想有效吸引和留住人才,仍要克服不少困難,其一是房貴面積小。香港已連續兩年成為高檔住宿最昂貴的城市,令外派人員卻步。

    • Posted May 15, 2018
    • 0
  • 生科企嚴限轉型禁變殼股

    許淑嫺接受本報查詢時解釋,設限是為免出現「原本做開生物科技,轉去做機械股、地產股」。新制下,生科公司業務若不足以維持上市,需在12個月內改善,否則可被除牌,條例要求較一般公司嚴格。

    • Posted May 7, 2018
    • 0
  • 港人創業出路多 (香港科技園黃克強)

    任何地方的創業成本都高,當全球都走向科技時,香港又該如何定位?《信報》StartupBeat請來香港科技園公司行政總裁黃克強,探討港人創業面對的挑戰。

    • Posted March 2, 2018
    • 0
  • 生科熱潮孕育中國醫療產業基金 (鄧文耀)

    過去幾年,一些專注醫療產業的新基金陸續冒起,例如元生創業投資、康橋資本、弘暉資本、毓承資本、太醫博愛基金、天創資本及濟峰資本等,每個基金都融資數十億元人民幣或等值美元不等,策略也不盡相同。

    • Posted January 6, 2018
    • 0
  • 生物科企上市難 羅范籲特別安排

    新經濟公司上市,其發行的股份成搶手貨,惟仍未錄得盈利的初創企業循入門要求、監管較鬆的「創新初板」上市一途,或因政府暗示不擬另設新板而落空。

    • Posted November 2, 2017
    • 0
  • 複製人不成有甚麼好複製呢?

    最近跟一位 uncle 閒聊,uncle 對醫學研究很有豐富的認識,小弟自然借機問問醫學當中的創新研究。

    • Posted March 14, 2016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