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香港有個快活谷

By on January 17, 2015

Around(前身為Myflat.hk) 以聯繫社區的鄰里與商戶為目標,本文作者黃景龍為Around創辦人之一,是「EYE年輕創業家計劃」成功晉級而獲導師培訓的隊伍之一,土生土長的香港人,希望為香港帶來一點改變。

快活谷馬場(維基百科圖片)

快活谷馬場(維基百科圖片)

創業有如掉進了蟲洞,時間前進的速度總是快過你想像。看看日曆,原來這趟矽谷之行已經過去了兩個多月,今天也終於寫到第五回,也是最後一回(歡迎重溫之前的四篇)。很多人都會問我們經過這趟考察後,有否觀察到任何香港跟矽谷的分別。老老實實,短短一個星期的交流,一定不足以讓我們有很深入全面的了解及體會,不過至少我們一行廿多人都有一個很一致的感受,就是矽谷的創業者都很願意互相幫忙。

有句說話叫同行如敵國,有甚麼原因會令矽谷一眾startup互相幫助呢?我想起一個例子和一個理論。

做起深水埗

最近見到一篇「深水埗藝遊區」源起的報導,講到其中一家小店的創辦人見到深水埗區有越來越多小本經營特色新店進駐,所以決定發起這個活動,希望吸引更多遊客到深水埗尋寶,更希望吸引更多人來這裏開舖,令深水埗變身成為新旅遊點。這家小店明白如果只有他自己一家店舖,必定不能召集足夠人流,唯有當他們可以合力做起整個深水埗的新形象,大家才可以互相為大家吸引更多客源。

類聚理論

有沒有想過為何電腦店要一起於黃金、灣仔電腦城、298開舖,互相競爭?其實這樣也有好處,就是可以大大減低顧客尋找產品及資訊的費用。這些店舖不用賣甚麼廣告,顧客已經自動自覺懂得來這些商場找他們。如果他們有吸引的價格或產品,顧客很快就能夠做完貨比三家的步驟並下購買的決定。

矽谷實例

就有如深水埗,矽谷的科技公司都希望一齊做起矽谷,打響名氣,所以更易吸引人才、客戶、投資者、媒體目光等等。如果在一輪互相廝殺之後只剩下幾間公司,以上的好處根本不會出現。與此同時,當矽谷出名生產startup明日之星後,想投資下一間獨角馬的投資者也自然慕名而來,不用startup自己大費周章去找投資者。投資者可以很快很容易地透過各個accelerator,incubator接獨數以百計的startup,當比較完之後,也很容易看出最值得投資的新星。

正因為以上的原因,矽谷的startup及相關的人和機構都很樂意經常交流,互相幫助,希望和身邊其他公司一起成功。這種共同創業的文化就是我們所看到的分別,亦希望可以在香港見到這種文化產生。

說到這裡,之後通常就會有人問,那麼香港可以成為另一個矽谷嗎?我和其他一些朋友都認為不會。矽谷有矽谷本身的客觀條件及歷史,是所有其他地方不能複製的,同時其實香港也有我們本身的獨特優勢,例如語言及文化相近鄰近國家、科技使用率高、區內人口密集、經濟發展成熟等等。與其複製一個港版矽谷,或者,香港可以一步一步發展本地的快活谷、佐敦谷、城門谷甚至火炭(有人稱之為炭谷)?

文章原題:〈Reflect on 矽男 (五之五):香港有個快活谷〉,原文刊登於Myflat.hk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