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工智能遇上面試 (車品覺)
大家平時是否在意他人對自己的第一印象呢?又或者別人第一印象對你的影響?國際形象顧問協會(AICI)的專家認為,5分鐘內就能決定一個人的基本形象,而心理學家琳達.布萊爾(Linda Blair)更指出,第一印象的建立,可以在雙方見面7秒內就能確立。
原來科學家告訴我們「以貌取人」並非因為我們沒有修養,而是大腦啟動了「保護機制」。專家解釋,這是由於腦內的杏仁核和後扣帶迴皮質引起,它們把這外部訊息聯繫到我們的過去經歷及情緒表現,讓我們快速形成喜惡感受,迅速判斷眼前人是否有威脅。
研究發現第一印象不僅容易被記住,一旦形成便會成為重要的判斷依據,這種現象稱為「首因效應/初始效應」(Primacy Effect)。心理學家亞伯特.馬布蘭(Albert Mehrabian)又提出「55、38、7形象定律」,把影響第一印象分成3種元素:
1)非語言(body language):在不認識彼此的情況下,人們對另一個人的印象有55%來自「非語言」的肢體動作與外貌表現;
2)語氣(tone of voice):即說話的聲調、音量與速度,在第一印象佔比38%;
3)言語(actual word spoken):說話的內容只佔7%。
這理論讓筆者想到近年流行的人工智能(AI)進行面試的情況,企業採用AI面試是因為能夠在短時間內對所有候選人的面試情況進行審核,從中篩選出比較合適的人才,並完成初步評分。
由於AI面試流程需時短、效率高,企業能夠更快地選擇合適的人才。「面試官」基於視頻分析、語音分析、語義理解、人臉特徵識別等人工智能算法,對面試者的答題表現綜合評分,有點像第一印象評估。有趣的是,曾參加過AI面試的求職者感覺很兩極化,有人認為面對機器覺得壓力減少;也有面試者感覺被機器「審問」,不被重視。
對時常參與面試的管理者而言,應該都會相信這種直覺(包括第一印象),可能來自一些自身經歷及經驗,至於結果是否準確,很多時沒什麼數據驗證。無論如何,當一位陌生人來面試時,筆者的經驗與上述定律近似,其肢體動作及語氣很快就可產生直覺印象。
作為有經驗的面試官,我反而需要壓制自己的第一感覺,多給對方表現的機會。筆者相信,真誠的交流更可挖掘別人的潛力,而真誠正是機器所欠缺的。
車品覺_專家合夥人、阿里巴巴商學院特聘教授暨學術委員會委員
(編者按:車品覺著作《覺悟.大數據》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