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科研創新加油 為香港投資未來(梁君彥 )
本文作者梁君彥為經民聯主席、立法會議員,為《信報》撰寫專欄文章
新年伊始,祝各位市民萬事如意!企業生意興隆!
2月初,香港稅務學會公布對下年度《財政預算案》的建議,當中提出具體的稅務方案,以加強香港的競爭力,包括為鼓勵企業投放更多資源於研究和開發,提供相應扣稅,以及為促使香港成為知識產權中心,就特許權和專營權等方面作出稅務寬減;學會亦提出為綠色工業提供稅務優惠。經民聯十分認同這些有利香港長遠發展的建議,認為值得政府和社會再三考慮。
創新及科技局經過多年拉布後成立,對工商專業界而言本是一大喜訊,而政府在今年的《施政報告》中亦就這方面推出不少政策措施,包括預留20億元鼓勵大學的中游研發、成立20億元的創科創投基金和5億元的創科生活基金等。然而,政府的投入向初創企業傾斜,卻未有回應經民聯的建議和工商專業界(特別是中小企)多年來的訴求,從根本稅制着手,為便利企業營運和從事研發提供實質支援。
近年,香港的研發開支佔本地生產總值的比率,一直徘徊在0.7%左右,與10年前比較更有輕微下跌,比新加坡(2.1%)、南韓(4.2%)甚至中國內地(2.1%;其中深圳達到4%)為低,而香港從事科研的就業人口比例亦遠遜台灣等地。
經民聯認為,政府應為科研投入訂下長遠的明確目標,爭取於10年內把研發比率提高至不少於2.5%,才可應對鄰近國家和地區的競爭。
事實上,經民聯和香港工業總會一直爭取為企業研發提供三倍扣稅,而我亦多次在議會內向政府反映有關業界訴求,但一直未見政府行動;政府一方面承認問題關鍵在於私人領域的研發投入不足,同時卻以現行的創新及科技基金和投資研發現金回贈計劃作為「擋箭牌」而遲遲未有跟進,令人失望。
必須指出的是,上述的基金和計劃申請審批繁複,對參與人員和配對機構設有不同限制,加上金額有限,未能為企業投資研發提供足夠誘因,成效遠不如直接的稅務寬免。現實是,即使香港中小企有意增強競爭力,但它們的現金流有限,往往因為研發的風險而卻步;反觀新加坡已為企業研發提供四倍扣稅,政府理應改變保守思維,急起直追,對症下藥,才能達到推動研發的政策目標。
在支援中小企方面,稅務學會亦呼應了經民聯的建議,提出為微利企業訂立較低的利得稅稅率,例如應課稅盈利低於某一個水平(例如200萬元)的企業可按較低稅率(如10%)計算利得稅。除此以外,經民聯亦提倡盡快檢討工商舖和寫字樓的「辣招」及提高按揭成數,以釋放企業銀根;同時重推「特別信貸保證計劃」,讓企業安心投入業務發展,壯大實力。
外圍經濟不穩,加上面對海外激烈競爭和國家經濟轉型,政府理應積極推動產業多元化,而運用創科優勢、升級轉型亦成為工業界的不二出路。創科局提出「再工業化」的目標,無疑值得肯定,但除了土地和人才,要令企業獲得長足發展,政府必須提供完善的財政和稅務支援。我期望政府參考世界各地利用稅務優惠政策的經驗,在本月底公布的《財政預算案》有積極的回應,為港企發展和私人研發注入新動力。
更多梁君彥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