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也矽谷 敗也矽谷 (高天佑)
近幾日全世界都關注美國加州「矽谷銀行」(Silicon Valley Bank,簡稱SVB)爆煲事件有幾大鑊,會否掀起骨牌效應,引發「金融海嘯2.0」。這問題要分兩個角度拆解,首先,SVB顧名思義,專攻矽谷科網行業生意,美國差不多50%初創企業是其客仔,科技業最近3年暴起暴跌,對SVB構成致命打擊,而這因素對其他銀行影響相對較小。但在另一方面,銀行業建基於信心,倘信心受動搖,「冇事都變有事,小事都變大事」。市場現時聚焦聯儲局及美國政府今日(周一)會否出招穩定局面,避免更多銀行「被攬炒」。
SVB「出事」前擁有2115億美元總資產,屬美國第16大銀行。該行上周四突然「告急」,先是拋售約210億美元證券套現,又尋求配股撲水,但最終「藥石無靈」,翌日(上周五)宣告破產,由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接管部分存款。SVB淪為美國史上第二大倒閉銀行,僅次於在2008年金融海嘯倒下的華盛頓互惠銀行,後者破產時總資產約3070億美元(同樣在2008年爆煲的雷曼兄弟和貝爾斯登屬投資銀行,它倆沒頂對行業衝擊大,不過存款規模相對較小)。
SVB多初創客 存款驟升暴跌
成立於1983年的SVB擁有40年歷史,但其晉身為美國主要銀行只是近幾年的事。該行在2019年新冠疫情爆發前,總存款規模不足5000億美元,後來受惠於聯儲局QE放水,加上科網行業興旺,去年總存款突破2萬億美元,短短時間大增逾三倍。基於SVB專攻矽谷科網企業,屬純商業銀行(不設零售業務),美國近50%初創企業都是其客仔,此前3年科網startups輕易獲得巨額融資,然後把錢存進SVB,帶動該行「水浸」,存款急升。
有別於2008年出事的雷曼兄弟和貝爾斯登,SVB拿到巨額存款後,並無投資於高風險產品,反而大部分用來購買美國國債,貌似穩陣至極。豈料聯儲局自去年下半年開始猛烈加息,拖累國債價格急挫,令SVB承受賬面虧損,恰於此時,科網股爆發股災,融資活動幾近冰封,大批startups難獲新資金,業務卻不斷燒錢,所以它們存放於SVB的現金一日比一日「縮水」,導致該行開始面臨流動性壓力。換句話說,SVB在資產端(投資)和負債端(存款)同期出現問題,屋漏逢夜雨,遭受雙重打擊。
為了救急,SVB本周四拋售210億美元及準備配股撲水,尋求補充資本金,理論上屬對症下藥。惟此舉等於公開承認「唔掂」,結果釀成信心危機,不少存戶爭相「提款保平安」,卒引發擠提,被迫破產收場。
綜上可見,身為美國科網startups首選銀行,SVB這次翻車有着獨特「死因」,不代表銀行業普遍狀況。舉例說,美國其他銀行沒有那麼多startups客仔,這3年存款規模不會暴漲,現在也不至於暴跌。很大程度上,SVB經歷驟富驟貧,「成也矽谷,敗也矽谷」。再者,經過2008年海嘯沉痛一役,美國當局大幅收緊銀行業監管,當地銀行現時資本充足率遠較當年雄厚,高風險產品配置比重也低得多。由此角度看,SVB爆煲可能是個別範圍事件,未必會弄出海嘯2.0。
然而,從另一方面看,美國其他銀行的startups客戶比例雖不及SVB高,卻也像SVB一樣,把大量存款用於購買美國國債;該些銀行在負債端(存款)或可避免出事,但在資產端(投資)同樣承受壓力。更重要的是,銀行業建基於信心,SVB破產難免引起不少存戶人心惶惶。
尤其在SVB所屬的加州地區,First Republic、PacWest等中型銀行上周五股價全線暴跌,皆因投資者擔心,這些加州銀行「或多或少」有些業務涉及矽谷startups。假若這種信心危機傳導至存戶,掀起提款潮,屆時「冇事都變有事」。
市場現時聚焦聯儲局及美國政府會否出招防止信心危機蔓延,例如暗示放緩加息步伐,又或者仿效2008年海嘯爆發後,由美國財政部成立臨時存款保障機制,為全國存戶提供100%擔保,讓他們毋須急於提款。部分市場人士非常焦慮,好似著名對沖基金富豪Bill Ackman上周六形容,美國當局「只有48小時挽救危機」,意味須在美國時間今日開市前出招,否則將造成「無可挽回的後果」。
華府如何「斷症」今天關鍵
昨晚截稿前,美國財長耶倫接受CBS訪問時透露正在制定對策,稱將會「協助SVB存戶」(help the depositors),但不會「打救銀行」(no bailout to the bank),言下之意可能是提供某程度的額外存款保障。總之,美國政府如何「斷症」非常關鍵,今日之內相信會見分曉。
(編者按:高天佑著作《中產必須死》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