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經濟機遇無限 (廖錦興博士)
2022年是多事之秋,在新冠疫情未減、俄烏戰爭未了、通脹未停之際,南亞國家巴基斯坦遭遇罕見氣候引發世紀洪災。災情摧毀數十萬人的家園,淹沒全國三分之一國土,受災人數超過3300萬,基礎設施遭受嚴重破壞,令人再次關注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
歐洲多年來致力保護環境,從1997年氣候峰會的《京都議定書》至去年《格拉斯哥氣候協議》,以及近年來一系列政策和方案如EU Green Deal、EU Taxonomy、EU Trade Policy及Fit for 55等,都盡顯應對氣候變化的決心。
在環境、社會及企業管治(ESG)推動下,循環經濟(Circular Economy)必然是大趨勢,它亦成為企業願景和發展藍圖。
這概念雖然已出現超過50年,直至近幾年才特別受重視。我們日常生活消耗大量用品,因此以產品生命周期思維出發,使用生物材料製造產品,可回歸自然,又或以最大限度重新再造及使用,令所產生的資源再生、產業永續發展,零浪費並合乎經濟效益。
以有92年歷史的德國Schwarz Group為例,這家在全球擁有50萬名員工、每年營業額超過1250億歐羅的集團,在2009年開設處理旗下最大食品零售連鎖店Lidl廢品回收的GreenCycle,更於2019年成立PreZero品牌,處理集團回收及研究環保的解決方案。PreZero業務遍布歐洲,擁有近3萬名員工,並致力採用循環經濟的思維建立環保生態系統。這系統的持份者包括廢物生產商、分類收集商、收集及運輸、分類、前處理、再生複合生產、製成品生產及包裝、消費者,以有序不息地提升循環經濟的能力。
PreZero可持續發展及環保負責人Suzanne早前在一個以循環經濟為題的網上論壇上表示,2021年歐洲有2500萬人參與PreZero循環經濟系統,並促使61.1萬噸包裝產品得到分類循環再造,包括8.2萬噸塑料、21.4萬噸有機廢物等。她補充,縱使歐洲國家具有良好的環保意識,但要達到如Fit for 55等的要求,必須要社會全民參與。首先由大型企業投入資源建立系統,令經濟圈內的持份者也陸續參與,而公司實際效益亦已證明循環經濟發展潛力無限。
香港早於2014年已成為碳達峰城市,距離碳中和還有一段漫長的日子;內地在「雙碳」目標的願景下,已陸續推出相關政策,由國家設立的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統籌和協調,生態環境部執行,國企和大型內外企業配合工作。
循環經濟目前仍處於起步階段,香港應把握這個機遇,引入完整的循環經濟系統,並在內地全力推廣,不僅有助內地達成「雙碳」目標,亦能同時帶來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