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玻璃造降溫塗料 室內可減8.6度 兩中大生研發 活用反射熱輻射原理 (E-COATING陳海鋒/肖璨)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EJ Tech 創科鬥室」
本港正步入秋冬季節,天氣仍炎熱,商廈及住宅繼續長開冷氣,難免產生大量碳排放。香港中文大學學生以廢棄玻璃為原料,研發降溫塗料E-COATING,可應用於屋頂及外牆,奪得本年度James Dyson設計大獎香港區冠軍。塗料最多可為室內降溫攝氏8.6度,成本只是坊間同類產品的一半。今次請來E-COATING團隊成員陳海鋒及肖璨,講解技術原理及分享商業化願景。
主持:(周)周泳彤 《信報》科技記者
嘉賓:(陳)陳海鋒 E-COATING團隊成員
(肖)肖璨 E-COATING團隊成員
周:請介紹E-COATING的製作過程、降溫原理及成效。
肖:我們會把收集的廢棄玻璃瓶清洗、打碎,再研磨成指定粒徑粉末,形成降溫塗料的基本原料。塗料能夠降溫,涉及兩個基本原理,一是反射,二是熱輻射。
首先,反射方面,當陽光照射塗料表層後,會發生無數次折射。絕大多數陽光被反射出去,塗料不會吸收這部分熱量。至於熱輻射作用,塗料能持續釋出8至13微米(μm)範圍波長的紅外熱輻射,該波段的熱量可輕易透過「大氣窗」(Optical Window)直接返回太空。
陳:團隊技術獲得本地玻璃回收商認可,現時對方願意免費向我們提供研究所用的原材料。經過初步篩選後,再送往內地加工廠研磨。顏色方面我們未有太多要求,綠色、啡色同樣合適,反而硬度較高的強化玻璃就無法使用。

採水性配方減少有機物揮發
實驗發現,在相同條件下,未有塗料的屋頂表面錄得高溫,達攝氏58度;加上塗料後,溫度降至攝氏37度,兩者溫差高達21度。室內降溫方面,最高可達攝氏8.6度。此外,由於反射原理,天氣愈熱,塗料降溫效果愈明顯。

談到塗料毒性,坊間塗料分為油性、水性兩種,前者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含量高,長期吸入會對人體造成一定影響。我們則採用水性配方,加上使用低VOC原料,毋須擔心其安全性。
周:研發過程中,團隊遇到什麼難題,技術有何提升空間?
肖:難題主要圍繞着塗料的基礎特性,例如開裂、遮蓋性、平整度等。至於解決方法,無非是微調配方的比例。我們將會提升塗料的穩定性,加快其流平速度,減少表面凹凸不平。塗料現時應用場景主要為混凝土外牆,顏色亦只有白色,期望未來有更多色調選擇。

拓不同應用場景 具成本優勢
周:塗料的製造成本與市場價格相比有什麼分別?目前商業化進度及市場反應如何?
陳:坊間降溫塗料的原料五花八門,包括一種由特殊工藝製造的微納米級別透明陶瓷珠。這種材料通常跟日本、美國等航天局合作研發,每呎售價介乎180至200元。
由於我們以回收玻璃為原料,E-COATING的製造成本一般只是坊間同類塗料的一半左右。
目前塗料正開展國家標準測試,團隊亦開拓不同應用場景,按不同材質設計相應配方。若以技術完備等級(Technology Readiness Level)評估,一個成熟的產品等級為10,我們目前處於5至6的階段,並已接觸不同投資團隊,希望獲得一定資金,推動下一步的研發改進。

註:以上嘉賓訪問屬個人意見,與本報立場無關。
支持EJ Tec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