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棄工業區變成全球頂尖創業聚落,新加坡「Block 71」給我們的啟發
原文刊於創新拿鐵Start Up Latte
本文深入討論新加坡的創業聚落「Block 71」,分別從「Block 71」的成立、新創產業的聚集,和新創生態圈等角度切入,了解一座原本要被廢棄的工業區,如何脫胎換骨成為今日重要的新創產業聚集地,讓「Block 71」不僅僅影響新加坡、亞洲,甚至是美國三藩市,連結起整個世界的新創產業。
本文三大重點:1. 「Block 71」介紹 。 2. 「Block 71」 邁向三藩市。 3. 新創生態圈。
1. 「Block 71」介紹
「Block 71」位在新加坡的Ayer Rajah Crescent(或稱 Ayer Rajah Industrial Estate,該區建於1970年代),原本是一座面臨廢棄的工業區,然而,在政府和民間的努力下,這個地方被打造成創業聚落。2011年,新加坡國立大學企業機構(NUS Enterprise)、新加坡政府的媒體發展管理局(Media Development Authority;縮寫 MDA)和金融機構SingTel Innov8三方合作,聯手將「Block 71」打造成創業聚落。他們利用「培養計畫」(名為「Plug-In @ Blk71」)將原本散落在新加坡各地的互動數位媒體、資訊傳播相關的新創產業,通通聚集到一處,讓這些企業可以共同合作,也能擴大經濟規模。
現在,「Block 71」不只有Block 71單獨一棟,同時還有 Block 73(於2015年開放,提供空間給較小型公司)和 Block 79(原本也是鄰近的廠房)兩棟,合起來成為新加坡重要創業基地。通常,位在「Block 71」的新創公司多為科技相關,例如︰手機遊戲開發、應用程式內付費平台、穿戴裝置等,而聚集在Block 73和 Block 79的公司多半是比較小型的新創公司。
「Plug-In@Blk71」更讓這個基地裡的公司可以共享資源,包括會議、研討室、食品供給、免費網路、辦公室用品等資源。另外,官方網站表示,目前整個「Block 71」佔17,5000平方英呎(約48400坪),共有30家創投和250間新創公司,每個月舉辦20場以上的活動,供企業參與!出乎意料,「Block 71」將擴大,計畫增建Block 77、Block 75和Block 81,預計在2017年能夠提供足夠空間,容納750家的新創公司,解決目前 空間不夠 的狀態。
2.「Block 71」 邁向三藩市
《海峽時報》(The Straits Times)電話採訪了電子商務Wusify創辦人Bruce Wong,Wong說:「我們從創立的第一天就懷著走上國際的夢想,這也是我們來到美國的原因。跟新加坡比起來,這裡的新創生態圈發展更為完善,而且網絡和環境優質。我們從同業夥伴上學習、試驗我們的想法,更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Block 71 San Francisco」除了讓新加坡企業可以在美國擴展,它的設備同時也讓美籍的企業、投資者能夠掌握在新加坡,甚至掌握住在亞洲的投資機會。三藩市有著完善的科技發展、文化、充滿著工程人才,也擁有許多投資者和創投公司,因此,三藩市長久以來都是企業的聖地。「Block 71」正是因為這些原因而選擇朝三藩市發展。
Jeffrey Paine是知名創投公司Golden Gate Ventures的共同創辦人。他曾評論:「只要你是做科技這項產業的,你一定要落腳三藩市。」 另外,新加坡資訊通信投資有限公司(IIPL)的Alex Lin博士更表示:「我們期待能夠橫跨美國、歐洲和亞洲,而我們最終的目的是建立全球的新創生態圈,這樣公司就可以在城市間流動、擴展規模。」
3. 新創生態圈
《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雜誌曾這樣評論「Block 71」,它說:「這裡有著世界上最緊密的新創生態圈。」新創生態圈的意思是,由一群人、新創公司、機構在一個地區,共同組成就像一個生態系統一般,能夠在創造出其他的新創公司。
究竟「Block 71」具備哪些特質,能造就它今日的重要性呢?
《哈佛商業評論》的重要評論人Scott Anthony曾發表新加坡能夠成為企業聚落的原因有三點:提供一個友善的新創環境、政府參與重要決策、利用軟實力解決企業障礙。新加坡政府長期致力於完善新創生態圈,這項努力也漸產生影響。例如:新加坡國立研究基金會(NRF)分析企業環境、找出弱點;媒體發展管理局(MDA)改善創業活動。政府帶領改革、改善企業環境等優勢,都讓「Block 71」脫胎換骨,成為了新加坡最大的創意聚落,培養新創產業、當助企業壯大。

圖說:新創生態圈示意圖(圖片來源)
新加坡的後兩項特質表現最好,擁有相當多元、包容的新創社群,還有著來自世界各地的公司。除了「Block 71」會舉辦很多與新創有關的活動外,大學或是辦公室等,也常舉辦聚會、演示或對談等活動。就是因為這兩項特質特別突出,才能造就「Block 71」今日的地位,更讓這裡成為新加坡,甚至是全球緊密的新創社群!這種社群成為了創業聚落的特色,畢竟建立 「Block 71」的目的,證是想讓企業共同享有資源,透過政府和民間產業的力量,讓產業茁壯,所以,緊密的企業社群是重要且必要的。
看完了「Block 71」的介紹,我們更認識了這個重要的企業聚落,也明白它不只侷限於新加坡當地,同時更放眼全球,朝三藩市擴點,而它獨特的「新創生態圈」,讓企業能在「Block 71」享受資源、參與活動,政府的積極努力,都該是我們可以借鏡的例子,讓台灣的新創產業環境,能夠更上一層樓。
參考資料:
2. Singapore’s Block 71 to expand again, house 750 startups by 2017
3. A home for Singapore start-ups in San Francisco
4. Singapore’s startup ecosystem: Have we arrived?
推薦閱讀:
2.東南亞創業者:台灣人才很優秀,但需要下定決心、加快速度!
譯者:Chloe Hou,就讀於外文系,喜歡閱讀、寫作和翻譯,期望透過這三項興趣,帶給其他人一點點不同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Mind Map突顯人工智能UX革命(黃岳永)
最近Google的NotebookLM推出了全新的Mind Map功能。用戶只需點擊Mind Map按鈕,NotebookLM便能自動生成互動式思維導圖,讓你一目了然地掌握知識架構。
- Posted April 29, 2025
- 0
-
Google|英經濟可藉AI多增4萬億
谷歌(Google)日前發表報告指出,如果英國對勞動力作培訓,將可從人工智能(AI)創新中獲得4000億英鎊(約4.14萬億港元)的經濟增長,其中一半取決於勞工是否真正採用該技術。
- Posted April 29, 2025
- 0
-
AI潛在危險|AI教父再警告 小心智能叛變
被譽為「人工智能(AI)教父」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辛頓近日接受CBS訪問時再發出警告,直言AI發展速度超出預期,人類被AI接管的可能性約10%至20%。
- Posted April 29, 2025
- 0
-
本地創科動態|理大非入侵檢測「糖尿上眼」
香港理工大學致力推動「醫工結合」,以及人工智能(AI)賦能醫學科研創新和成果轉化,最近把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應用於眼科診斷上,完全避免傳統注射顯影劑的風險。
- Posted April 29, 2025
- 0
-
筍工已過時?|AI職稱又多又亂 搵工者「𢱑頭」 熱潮上落快 「提示工程師」不再吃香
人工智能(AI)正在創造就業機會,無論上班族或急需人手的公司,今年似乎要面對新難題,就是科技職位名稱變得五花八門,職責又不清晰,稱謂不同但工作重疊,往往讓求職者摸不着頭腦。
- Posted April 29, 2025
- 0
-
小米手機|內地市佔19%稱冠
市場調研機構Canalys最新數據顯示,小米(01810)手機於今年首季在中國市場市佔率達19%,位居榜首,按年增長5個百分點。
- Posted April 28, 2025
- 0
-
全球AI發展陷十字路口(方保僑)
美國特朗普政府近期的關稅政策反覆無常,近日又全面禁止輝達(Nvidia)向中國出口特供版人工智能(AI)晶片H20,令輝達需要減記55億美元庫存與採購費用,股價單日重挫近7%。
- Posted April 28,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