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女藝術家告AI繪畫器侵權 指未經原創同意盜用50億圖片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StartupBeat創科鬥室」

近期流行的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可自動二次創作圖像及其他作品,或扼殺人類藝術家的生存空間。最近3位女藝術家Sarah Andersen、Kelly McKernan及Karla Ortiz挺身而出,聯合對Stability Al、DeviantArt及Midjourney等AI畫作生成器,在美國加州北區地方法院發起集體訴訟。
訟書錯漏百出 網民料難取勝
代表版權訴訟的原告律師Matthew Butterick在網誌稱,以上組織未經原創藝術家同意、授權及沒有任何補償下,從網上抓取50億張圖片以訓練其AI工具。假設每張圖片名義損失1美元,其盜用價值相當於50億美元(約390億港元),比美國伊莎貝拉嘉納藝術博物館1990年失竊的13件藝術品高9倍。

Butterick形容AI軟件Stable Diffusion為一個「二十一世紀拼貼工具」,如果允許這種「寄生蟲」繁殖,將對今後藝術家造成無法彌補的傷害。
消息傳出後,Reddit論壇熱度飆至1900以上,網民其後在訴訟書找出不少低級錯誤,更預測這場官司很大機會輸掉,嘲諷律師應找聊天機械人ChatGPT執漏。
即使AI生成技術存在法律爭議,科企微軟仍於周一(16日)宣布,Azure OpenAI服務全面上市,更多企業可申請訪問AI模型,包括:聊天機械人模型GPT-3.5、語言轉程式碼模型Codex,以及AI繪圖模型DALL.E2,讓Azure客戶雲端使用OpenAI的產品,以便員工騰出時間專注其他任務。


中國人工智能論文數全球最多
事實上,現時中美兩大科技國家都全力研發人工智能。《日經亞洲》(Nikkei Asia)一項研究顯示,中國是AI研究論文的大贏家,2021年發表了4.3萬篇,數量相當於美國兩倍;被引用次數最多的論文,中國佔7401篇,數量較美國多七成,日本在AI領域已失去優勢。
《日經》與荷蘭科學出版商愛思唯爾(Elsevier)合作,以800多個與AI相關的關鍵詞縮窄調查範圍,發現全球2012年僅得2.5萬篇AI論文,至2021年激增至約13.5萬篇。騰訊(00700)、阿里巴巴(09988)、華為及國家電網公司(SGCC)在AI論文數量和引用次數方面成功佔據前10名的4席。
美國科技巨頭在AI研究排名仍佔主導地位,谷歌(Google)母公司Alphabet、微軟及IBM分別是過去10年的三大AI論文生產商。被引用次數最多的研究中,2021年有6間美國企業上榜。另一方面,日本的研究論文數量從2019年的第六位,下滑至2021年的第九位,質量方面位列第18位。

支持EJ Tec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