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量子電腦運算 五分鐘計出難題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EJ Tech 創科鬥室」
美企谷歌(Google)的量子人工智能團隊,發表新型量子電腦處理器(QPU)Willow,晶片尺寸僅4平方厘米,已內建105個量子位元(Qubit)。在「隨機電路取樣」(RCS)基準測試,全球第二快超級電腦Frontier需時10秭年(10 Septillion)才計算好的答案,Willow不到5分鐘內就能完成。10秭年如要寫出來,則是1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年,比宇宙年齡140億年長得多。

利加快開發新藥物新電池
除了必須在超低溫下發揮作用,糾錯亦是量子計算最大挑戰之一。谷歌今次把硬件量子位元,布置在Willow方形網格上,並設法對新晶片設計及編程。而每個量子位元,都與其最近鄰居相連。
研究人員發現,將網格從三乘三,增加到五乘五,再到七乘七時,錯誤率每次都下降兩倍;換言之,Willow增加的量子位元愈多,量子電腦就愈見可靠,成為首個「低於閾值」(Below Threshold)的系統。
Willow晶片在加州聖芭芭拉製造,這破解了量子領域近30來一直致力解決的「量子糾錯」難題。

谷歌研究人員向英國廣播公司(BBC)舉例,這相當於「如果你有一架單引擎飛機,它可以起飛,但兩個引擎更安全,四個引擎又更安全」。新技術有助開發新藥物、為電動車設計更有效率的電池,以及加速核融合及新能源替代方案的進展;研究結果發表在學術期刊《自然》。
至於傳統半導體晶片,國際商業機器(IBM)研究團隊亦取得重大突破,開發一種新型光學模組,每毫米連接多達51根光纖,是現有技術的6倍,讓晶片傳輸資訊量增加80倍。
IBM研光學模組高傳輸量晶片
數據中心互連電纜的長度,更可從一米延長至數百米,可在高濕度環境、攝氏零下40度至125度高溫下運作。IBM估計採用光纖技術後,訓練大型語言模型的時間,可由3個月減至3個星期,能源成本亦減少5倍。

此外,美國晶片開發商Lightmatter主攻3D堆疊光子晶片,提供的光子互連容量為30 Tbps,光纖布線能讓1024個圖像處理器(GPU),在各自專門設計的機架同步運作,非常適合處理人工智能(AI)、大數據分析等大規模應用。該企今年10月獲得D輪融資4億美元(約31.2億港元),由普信(T. Rowe Price Associates)領投,其估值上升至44億美元(約343.2億港元)。

支持EJ Tec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