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研究用資料預防疾病的專案
根據《華爾街日報》的消息透露,Google在醫療方面又添一研究項目:Baseline Study,日後有可能是Google在醫療方面最重視也全力發展的最大項目之一。
這項技術最早是分子生物學家Andrew Conrad 的研究成果,為了找到便宜又大容量的測試,在志願者的血清中檢測 HIV 病毒。後來到了 2013 年 3 月,Conrad 正式加入Google X實驗室,帶著 70至100 個專家組成一個研究團隊,其中不乏一些生理學、生物化學、光學、成像和分子生物學的專家。
這項技術與傳統醫療方法有什麼分別呢?
我想關鍵字是「早期」和「預防」。Baseline 會收集巨大的生物樣本,主要是那些健康人群的基因與分子資訊,至今為止總共搜集了 175 個樣本,當樣本基數越來越大,專家就可以用資料完整的描繪出一個健康人類。
跟疾病有什麼關係呢?具體而言,Google會利用自己的資料計算,找到每種疾病對應的標誌,或者叫「biomarkers」,而缺少這種生物標誌的人,就有患某一種病的可能。那麼對於無法在早期診斷出的疾病,比如心臟病或者癌症,在未來就可以有效預防。而且這樣的診斷方式再不會僅局限於某幾種疾病,而是一次性幫助病患找到所有可能存在的問題。
不過從報導上來看,這項研究還處於探索階段,專家們還在不斷地搜集樣本素材,最重要的是,如何能夠準確的定義一個「健康的人」呢?連 Conrad 也承認,這項研究其實存在著巨大的未知數,因為人類的身體實在太複雜了,而且 DNA、酶、蛋白質之間的相互影響還有環境因素對人體的影響都要計算進去。最後得到的所謂生物標誌,不一定和某種疾病有密切關係。
不知道是不是考慮到facebook情緒試驗涉嫌隱私侵犯一事的影響,Google特別強調,所有的基因樣本都來自匿名人士,而且資料只能用於醫藥研究,絕不會向外泄露。
[來源:36Kr、Photo: Business Insider]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區塊鏈技術為數碼經濟奠基(林國誠)
近年來,區塊鏈技術在各行各業的數碼轉型發揮了重要作用,其應用已超越加密貨幣的範疇,廣泛滲透至供應鏈管理、電子病歷管理、跨境支付及版權保護等多個領域。
- Posted January 17, 2025
- 0
-
善用科技對抗網上假消息(黃岳永)
引發情緒反應的聳動標題,才能吸引讀者關注。因此,要避免受騙或成為散播假消息的幫兇,就需要具備辨別事實與虛構的能力。
- Posted January 17, 2025
- 0
-
AI醫學|化學諾獎團隊用AI 設計抑制蛇毒蛋白質
蛇毒含有複雜的毒素混合物,大部分成份是蛋白質。獲頒2024年化學諾貝爾獎的美國華盛頓大學教授貝克(David Baker),其團隊以一款人工智能(AI)軟件工具RFdiffusion,設計了全新的蛋白質,聲稱能夠抑制眼鏡蛇的三指毒素(3FTx)。
- Posted January 17, 2025
- 0
-
Microsoft Copilot|加推Copilot Chat 逐條訊息收費
微軟(Microsoft)為企業用戶推出新產品Microsoft 365 Copilot Chat,服務以OpenAI旗下GPT-4o的人工智能(AI)模型為基礎,讓用戶提出與業務相關的問題、建立工作流程自動化或產生圖像等。
- Posted January 17, 2025
- 0
-
OpenAI|美印測試 手機號碼開戶
聊天機械人ChatGPT開發商OpenAI,正於美國及印度測試一項功能,容許新用戶毋須電子郵件,以手提電話號碼註冊新賬戶,惟未計劃推廣至其他地區。
- Posted January 17, 2025
- 0
-
中國發明|極速機械豹 每秒最快跑10米
浙江大學杭州國際科創中心人形機器人創新研究院,聯合鏡識科技有限公司、凱爾達(688255.SH)焊接機器人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研發的「黑豹2.0」,號稱是全球跑得最快的「四足機械人」。
- Posted January 17, 2025
- 0
-
去中心化社媒崛興 回歸原創內容
隨着短片分享平台TikTok在美國遭封殺在即,Meta放寬旗下應用程式的內容限制,以至社交平台X(前稱Twitter)持續改動演算法等,社交媒體世界掀起轉會潮。
- Posted January 17,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