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Facebook過氣,Twitter要死……美國大學生如何看待12大社交媒體?

By on October 27, 2016

原文刊於 Backchannel,作者為 Andrew Watts ,由 Raymond Yang翻譯,現獲峰瑞資本(微信號:freesvc)授權發佈中文版本。

social-media-27oct

很多科技文章都熱衷於分析活躍於各大社交平台的青少年受眾,但很少有青少年參與這樣的討論,發出自己的聲音。因此,我想說說自己的一些看法。

我是一名19歲男生,就讀於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熱衷於研究社交媒體在我們社會中的角色和作用。我在本文中表達的觀點,都來自於自己和同伴們的行為觀察。

我並不打算使用任何學術研究,數據調查。這些都可以輕鬆從科技新聞中獲取並分析得到。關於我們這個高度關注的受眾群體,我只想表達一些不同的看法。當然,肯定會有一些數據和我的觀點有些出入,但這只是我所注意到的現象。

以下是我根據多年的觀察和了解,對各個社交網絡平台的分析:

Facebook:尷尬又不能離開

簡單地說,Facebook 已經植根在我們腦子裏,並已經固化。我們在中學期間就已經開始使用 Facebook,因為那時候它還很酷,但現在看來,它更像是一個尷尬而又不能離開的家庭晚餐。

Facebook 已經不單純是一個社交工具了。如果你沒有 Facebook,你會經常感到來自他人的怪異眼光。 「大家都在用 Facebook,為什麼你不用?」,就是最常見的社會壓力。你不得不準備一套標準答案。當同學、朋友問起這個問題時,在他們面前飛快地背誦出來。但最後你還是放棄了:算了,我還是申請一個 Facebook 吧!

我們大部分人使用 Facebook 是因為它的群組功能。我知道很多同學只是會去 Facebook 上查看他們所加入的群組,然後很快退出。Facebook 的群組功能並沒有 Newsfeed 信息流功能那麼複雜的算法,它只是讓你非常方便地看到群組所粘貼的新信息,無需在大量你不關心的帖子和廣告中做篩選。

Facebook 的 Messager 消息功能也在青少年群體中廣受歡迎,主要是因為它提供了一種新的交流途徑,可以和一些不方便問電話,但卻可以發送信息的人群進行溝通。

Facebook 被很多人當作社交媒體上的個人資料,因為身邊每個人都在用。如果我在某個派對上見過你,我不會上 Twitter 或 Instagram 去了解你,Facebook 簡便、強大的搜索功能可以讓你找到想認識的人。(Instagram 的搜索功能沒有那麼好。雖然最新一版的更新有改善,但還是有待提升)

Instagram:用得最多的「社交媒體展示平台」

Instagram 是目前我們這個年齡段用得最多的社交媒體展示平台。請注意,我用的是 「社交媒體展示平台」。意思是說,雖然很多人在 Facebook 上,但我們卻是在 Instagram上發布東西。以我個人為例:我在 Facebook 上有着 1500 朋友,發一張照片在 Facebook 上只能得到 25 個讚;然而在 Instagram 上卻能得到 253 個讚(我在Instagram 上有 800 粉絲),真是無語。

為何會是這樣,以下是我的看法:

我並不擔心我在 Instagram 上讚過、評論過的內容,會出現在其他人的 Newsfeed 信息流,並且會被截屏說我讚過或提過。

我沒有要去 Instagram 上回粉(互相關注)的壓力,因為我訂閲的基本都來自於我確實想看的。我會願意回到 Instagram 並翻閲我所喜歡的內容,而不需要去大海撈針。

Instagram 上的內容通常質量會高。大家都會花時間用各種濾鏡去編輯圖片,用不同的亮度和對比(這只是貼照片中的一步)等等,以達到最佳的效果。這意味着 Instagram 上的內容通常會好些(比如照片),我會更願意去看。

Instagram 還沒有太多年齡大的群體(不是所有人都有 Instagram),對年輕群體來說更時髦更酷炫——只要你有智能手機,就一定會用它。即使你不拍照,你也可以在照片中貼標(tag)出別人。

另外:貼標(tag)。我無需時常去查看 Instagram,以確保我沒有出現在任何尷尬或醜陋的照片中。簡單來說,Instagram 不會讓我的關注者看到這些醜照,使得整個體驗更加私密化。至於這些醜照被另一個人的關注者看到?誰在乎——如果真的不想讓別人看到,我甚至可以刪除這個標籤。

人們不太會在 Instagram 上每天上萬次發帖。很多人還是較為客氣的發帖,要麼一日一貼,或是一週幾貼,等等。因此,我不會在每次打開Instagram時,被潮水般的內容淹沒。我還可以及時跟進訂閲的賬號。

在 Instagram 中沒有鏈接,意味着我不會時常被相同的廣告,糟糕的八卦新聞騷擾,比如 Buzzfeed 上 「關於你家狗狗,那些你不知道的 28 個新奇事」 這樣的清單文。

以上就是為什麼我的同齡人更願意用 Instagram 而不是 Facebook 的原因:前者商業化程度低,更注重內容,因此更多的青少年會開始使用它,用得高興,大家會更願意去點讚和交流。這些都提升了用戶和應用的互動,良性循環。

Facebook 會有我們所有拍過的照片,不管是好是壞。然而 Instagram 只會有一張關於我們活動的涵蓋,更加精選,並且大家確實會花更多的時間去拍攝,去使得這些照片更加相關些、有趣些。而在 Facebook,我們只會直接把所有的照片貼上去,讓大家去貼標籤,去告訴家人我們還活着。

很多和我聊過這個問題的那些比我還小的青少年(10-16歲)甚至還沒有 Facebook,他們只需要 Instagram。

Twitter:很少也很難在上面找到朋友

我們很多人根本不明白 Twitter 的精髓。每個學校都有一個 Twitter 粉絲群,虔誠地用它來發推,另一群體只是用它來查看或是轉發,但更多的人並不使用。我們很少(也很難)在 Twitter 上找到朋友。很多人僅僅只是用它來抱怨學校,因為父母和家人(也可能是僱主)不太會看得到。

Twitter 是一個用來關注、或被關注隨機人群的社交平台。雖然現在很多人在 ID 後加上了實名(這點在將來會很重要)。你的推文也會很容易被搜索到,這是件好事。但過於肆無忌憚的發言,很可能會影響你的工作——萬一哪一天你吐槽老闆的話被他本人看到了呢?

Twitter 有三個主要人群:一個是用它來抱怨/表達自己,一個是用它來寫帖子給將來僱主看,一個是僅僅只是看客或偶爾響應。

Snapchat:朋友間更為親密的社交網絡

Snapchat 正在快速成為使用人數最多的社交媒體,特別是在 My Story 功能上線後。如果你想把你的派對分解成社交媒體的語言,將會是這樣的場景:

在 Snapchat 上,你會上傳一組照片,關於派對前的準備,赴派對途中,派對進行時,派對結束時的離開,和派對後早上醒來的樣子。

在 Facebook 上,你會上傳可愛的、擺好姿勢的照片:比如和派對上的朋友們圍着幾根蠟燭(當然不會有酒出現)。

在 Instagram,你會為自己挑選一張最可愛的照片。

Snapchat 上,我們可以真正地做自己,因為上面有對我們自己的社交認同。Snapchat 不會為用戶帶來 Facebook 上比拼粉絲數之類的社交壓力,也不會被路人隨機關注。這是朋友間更為親密的網絡——如何定義親密?至少他們不介意我在派對上玩得多瘋。

有其他的社交媒體(可能包括 Twitter)都不會接受 「我太無聊了」 這樣的照片帖子,只有 Snapchat 會接受。你無需在 Snapchat 上關心發帖是否被點讚或評論,因為這些功能都沒有。這使它變得很自由,也容易讓人着迷。

如果你在 Instagram 或是 Facebook 上貼了張照片,15 分鐘內沒有任何點讚的話,你會刪掉。但 Snapchat 完全不同,它真正專注於寫你的日常故事,沒有任何濾鏡、修飾、精選。這就是真實的你。

另外一個關於 Snapchat的事是,我只知道少數人(包括我自己)相信 Snapchat 確實刪除了你的照片。而其他人相信 Snapchat 在某個地方有一些保密的數據庫存放着所有你的照片。這個有待討論。但老實說,大多數年輕人真的不在乎 「照片泄露」 這樣所謂的 「安全問題」。我們沒有放上社保卡,而只是在發一些自拍和有着 5 個下巴的搞怪圖片而已。

Tumblr:秘密社群

還記得我們怎麼描述 Twitter 的嗎?「Twitter 是一個用來關注、或被關注隨機人群的社交平台。每個 ID 後面都會寫上一個實名。」 Tumblr 和 Twitter 非常相似,卻很少有人寫上自己的名字。它像是一個秘密社群:周圍很多人在用,卻沒有一個人談論。

在 Tumblr 中,你可以做真正自己,認識和你有着相同興趣的人們。大家不會對各自的行為作出評價——沒有實名認證,你可以真正做你想成為的自己。我只知道最要好朋友的 Tumblr 網址,他們也只知道我的。

另外,如果你在 Tumblr 被其他人發現的話,可以很輕鬆地變更網址。你的名字絲毫不會與你的資料捆綁,所以如果沒有你的網址,很難再找到你(這一點可以對付父母的窺探)。大家可以隨意發帖,支持他人,也會有很多的互動、轉貼,因為人們只是簡單地訂閲了他們關心的事情而已(也因此更願意去點讚和轉發)。

我不認為 Tumblr 上有太多的 「社交化」 元素,但人們確實可以很輕鬆地遇到全世界有着相同趣味的朋友,這使得很多青少年痴迷加入 Tumblr,以交到新朋友。

Yik Yak:下一個社交巨頭?

Yik Yak 是個新的競爭者,我的很多大學同學都在使用。它很好玩,源於它只是關注內容本身——沒有關注者,沒有個人資料,什麼都沒有。任何有趣的、相關性高的內容會出現在頭條,其他都會被放在下邊,不管是 Kanye West 寫的,或是隨便一個在課堂上不發一語的小孩寫的。

我經常在 Twitter 看到 Yik Yak 的廣告:「課前每個人都在這」。我 100% 確定這是真的。並且就連上課的時候,同學們也都在談論他們正在上的課。下課後,大家還會在上面尋找學校裏有什麼好玩的事情。

雖然它在普及度上還不及其他社交平台,但 Yik Yak 的確是一個強大的競爭者。很多軟件,比如主打閲後即焚的 Secret,只是雷聲大雨點小。但同學之間一直在推薦 Yik Yak,發送它的截屏,玩得不亦樂乎。

但 Yik Yak 有一個缺點:它在放假期間的活躍度很低。Yik Yak 只會輻射方圓 10 英里內的用戶。如果你周圍很少人用它,你也就不太會使用它,這是其他的社交應用不會發生的問題。

Medium:實用的博客平台

我有很多朋友想開始寫博客平台,但他們的第一選擇永遠是 WordPress。但基於某些原因,WordPress 更像是一個建站工具,而非博客。因此,一旦了解到 Medium 時,他們都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它。

Medium 做得很好的一點是 「推薦」 功能。WordPress 沒有這些功能(包括傳統網站的分享按鈕),這使得 Medium 更像是個社區,不僅僅是一組個體網站。Medium 還有一個 「關注」 系統,讓你即使不寫博客也經常會瀏覽和閲讀。它還有一個特色,就是可以直接在文章當中評論(而不僅僅是文章末尾評論)。

Medium 的挑戰來自於如何讓青少年用戶知道它。它的所有設計和內容都已經很到位,需要做的只是讓更多青少年了解到這款產品。從我個人角度來看,將來會有更多的青少年了解 Medium,並在那寫博客的。

其他

以下是一些其他的社交平台:

LinkedIn——必須用,所以用。但很多人是到了大學才意識到這點(或許應該是這樣,畢竟它不是為低年齡段設計的)

Pinterest——主要以女性為主,並且是側重於流行、時尚。談到的人不多。

Kik——我猜應該是一個基於 Twitter 的聊天應用?我並不知道有誰在用。只是有一次我在一句玩笑中聽到了它的名字,「你有 Kik 了嗎?」如果有人這麼問,多半是他想出去玩但缺少搭檔。

WhatsApp——出國的時候會下載,然而用了一段時間後會回到 iMessage 和 Facebook,然後刪除 WhatsApp。很多人用它來與國外的朋友溝通,但我覺得 Facebook 的信息已經開始替代它。對於國際學生來說,WhatApp 還是很實用的。

GroupMe——在大學裏常用的群組聊天應用。大家都有,也都很喜歡。它支持 GIF 動畫,可以給別人的消息點讚,甚至可以在各個不同的組間改自己的名字,這使得它很有用,很有趣。GroupMe 可以在任何電話和設備上使用,桌面電腦,iPhone,安卓,或是非智能手機的文字短信。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