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發佈類似Snapchat的Slingshot
Facebook 終於正式發佈應用程式(App)Slingshot (IOS/Android), 即是Facebook自家設計的照片和視頻分享App,被外界認為是 Facebook 版的 Snapchat。不過在 Facebook 自己看來,Slingshot 是一款完全不同類型的產品,並非是 Snapchat 的翻版。
Slingshot 可以幫助用戶分享某「一瞬間」,並將此「瞬間」以視頻或照片的形式發送給其他用戶。收到訊息的使用者可以選擇刪除消息,或回復自己的「瞬間」。只有當使用者決定回復訊息時,才能查看收到的訊息。這種機制促使更多用家分享新內容。
Facebook去年曾出價 30 億美元求購 Snapchat,但遭到拒絕。為進一步擴展服務來吸引年輕使用者,Facebook 決定自家開發類似於 Snapchat 的產品,因此才有 Slingshot 這款App的誕生。
進一步解釋Slingshot的用法及功能,可觀看此影片:
有使用者試用後,整體感覺是:「Facebook 出品的這款 Slingshot 實在太利害了,一旦開始用Slingshot聊天後,就根本停不下來。」
為什麼這麼說呢?在 Slingshot 中,有一個設定,即你只能先以照片 (可加塗鴉) 或視頻的形式記錄下屬於自己的瞬間,這樣才能「解鎖」查看其他聯絡人傳給你的瞬間。
如果對方是你關心的人,你總想看看他發給你的是什麼,在好奇心驅使下,你也會回一張照片、一張半截自拍或者一段視頻,來「解鎖」查看。對方亦是如此,如此來來回回,根本停不下來。
使用時,你可以按兩下螢幕添加文字、也可附加上自己的位址位置資訊。跟 Taptalk 不同的是,Slingshot 不會以地圖的形式告訴你圖片發送者與你的距離有多少公里。
Slingshot是免費的 (IOS/Android),筆者試用香港的Apple ID於App Store內找不到,但如將Apple ID轉為美國地區,就可下載此App,(記住之後要將Apple ID轉回香港地區)。
更改 Apple ID 地區的步驟為,App Store -> 最底左下角的「Apple ID」 -> 檢視 Apple ID -> 國家或地區 -> 更改國家或地區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AI起底|OpenAI o3恐淪為起底工具
社交平台X有網民發現,o3尤其擅長針對相片的蛛絲馬跡,推斷城市、地標,甚至場所的可能地點,更會列出推理背後的理據,例如代表特定國家的某種顏色車牌、標誌上的特定語言或書寫風格等。
- Posted April 23, 2025
- 0
-
GenAI|九成早期使用者已享回報 IT網安客服三大類 應用比率最高
美國雲端數據庫服務商Snowflak與企業策略集團合作,近日發布《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的根本投資回報率》全球研究報告,在2024年11月21日至2025年1月10日期間,在全球9個國家調查3300多個組織,最後收到1900名商業及資訊科技(IT)高層的意見。
- Posted April 23, 2025
- 0
-
AI 與機械人的前沿發展(吳壽冠)
近期的發展焦點,則是代理型人工智慧(Agentic AI),讓 AI 不僅能執行預設任務,還能作出推理,動態調整策略、整合多模態數據,並與環境互動。至於下一個發展重點,很多業內人仕皆認為是實體人工智慧(Physical AI),把人工智能加入一個「身軀」(Embodiment),融入我們生活及工作各個環節,進一步改變人類生活與產業運作模式。
- Posted April 22, 2025
- 0
-
AI時代的斜槓與韌性(黃岳永)
還記得筆者早前與大家分享所開發的人工智能(AI)聊天程式「Professor E」嗎?這位具有深厚創業經驗的Professor E,能夠與學生進行自然語言互動,了解他們的學習進度、興趣愛好和情緒狀態,並根據個人情況提供個性化的學習建議和情緒輔導。
- Posted April 22, 2025
- 0
-
未來預言|蘇萊曼預言 智能將成新貨幣
微軟人工智能行政總裁蘇萊曼(Mustafa Suleyman)近日接受新聞工作者泰帕克(Jules Terpak)的YouTube頻道訪問時表示,在人工智能(AI)年代,生活成本大幅降低,日後或只需更少收入,便能維持生計。
- Posted April 22, 2025
- 0
-
AI電影節|美著名編劇揚威
由香港科技大學早前舉辦首屆「AI電影節」,活動吸引業界重量級嘉賓參與,包括著名出品人向華強與演員向佐等。
- Posted April 22, 2025
- 0
-
應科院|25年轉移1500項技術
截至去年底,應科院已向業界轉移逾1500項技術,取得1100餘項國際專利,並在取得最多美國專利的頂尖研究和政府機構中排名第42位。
- Posted April 22,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