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Apple Pay的輕巧選擇(劉璟)

By on March 5, 2016

本文作者劉璟為香港大學SPACE中國商業學院講師,為《信報》撰寫專欄「EJ GLOBAL plus 軟硬中國

Apple Pay官網圖片

Apple Pay官網圖片

2月18日,蘋果與中國銀聯合作,在大陸推出Apple Pay支付系統;引得一眾果迷讚嘆其毋須App、毋須網絡的極簡主義風格。其實,蘋果採用的,是非常傳統的近場通訊科技(NFC)與指紋認證相結合的模式。與支付寶、微信錢包的破壞性創新方式不同,Apple Pay採用NFC技術來代替原來信用卡的磁條、指紋來做授權驗證,代替信用卡支付中的簽名─實現以手機終端替代信用卡膠卡,且省去了刷卡、出單、簽名等環節─做到真正的極簡主義。

不破壞既有體系減阻力

互聯網公司進入傳統行業,往往都是比較激進的方式─破壞、替換原有的傳統利益鏈,自己成為唯一的平台─來創造價值。而這種破壞性創新,是需要付出巨大代價的─支付寶、微信錢包爭奪銀行用戶和儲蓄額的行為,就引發央行和各大銀行叫停支付寶虛擬信用卡、設定支付上限等諸多限制。流動支付的戰爭愈來愈激烈,在蘋果亦加入之時,支付寶引領的網絡支付體系已蔚然成勢─支付寶的市場份額已達到七成。於是,如同蘋果行政總裁庫克(Tim Cook)在2014年接受訪問時所講的,「It’s so easy to add. It’s hard to edit. It’s hard to stay focused. We know we only do our best work, if we stay focused. The hardest decisions we made are all the things not work on.」蘋果選擇了一條Stay Focused的道路─不去破壞傳統的線下支付系統,而是利用自身所長,在現有的支付體系找到位置─專心做起支付體驗來。

正因為這樣,Apple Pay面世以來才未受到銀行、收單方、卡組織等金融機構的抵制。而相反,對於遭受網絡支付平台多面夾擊的銀聯等傳統卡組織來說,Apple Pay不啻是他們的救星。因為Apple Pay不存儲銀行卡消費紀錄,亦不存儲信用卡訊息─在手機芯片上存儲卡組織發放的加密Token,用以替代銀行卡上的磁條;只有在指紋驗證通過之後,iPhone才允許以NFC技術讀取Token,即使Token洩露,也無法逆向還原卡訊息─實現了對現有支付系統的最大兼容。因此,Apple Pay在相當程度上幫助傳統支付體系中各利益相關方留住了用戶和資金;無怪乎,此次Apple Pay進軍大陸,能夠得到掌握着中國最主要銀行資源和POS機終端的卡組織─銀聯─的聯手。

看到Apple Pay的成功,香港的流動支付商家只能扼腕。因為Apple Pay採用的技術,香港早幾年前就有商家嘗試─2013年底3香港與花旗銀行合作推出「3 Citi Wallet」;去年香港電訊與中移動又相繼推出「拍住賞」、「CITIC流動錢包」等基於NFC技術的流動支付平台……雖然領先一步,這些嘗試卻未能引起大反響。

歸根結柢,是因為這些流動支付平台沒有自己的手機終端做支持─單單是需要更換SIM卡才能使用這一環節,就令大部分智能手機用戶失去了興趣。而Apple Pay的成功,是因為在過去8年間積累了超過5億的手機用戶。這些「果迷」,本身就是蘋果極簡主義風格的忠實擁躉,此次Apple Pay的極簡支付體驗,正正迎合了這些人群的審美與習慣。雖然目前Apple Pay僅支持iPhone 6版本以上(目前已有1.2億用戶),但隨着iPhone更新換代加速,Apple Pay前景不可小覷。

更多劉璟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