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Apple的避稅三文治(岑悅君)

By on June 9, 2015

原文刊於《信報》專欄「金錢國度」

Apple複雜迂迴的避稅途徑,外界形容為「雙重愛爾蘭夾荷蘭三文治」。(香港電台提供照片)

Apple複雜迂迴的避稅途徑,外界形容為「雙重愛爾蘭夾荷蘭三文治」。(香港電台提供照片)

一家企業賺錢愈多,繳稅愈多,本是理所當然;然而,透過複雜而巧妙的離岸財務策略,賺錢最多的企業巨頭,反而能把稅率壓至奇低,甚至幾乎不用交稅。這不是單一國家或地區的現象,荷蘭、肯尼亞、開曼群島、塞浦路斯、英屬處女群島等地方,以超低稅政策吸引全球大企業用各種方法把賺取的利潤,轉移至這些避稅天堂,最終企業能避開在本國的繳稅責任,只須交極少稅款,甚至不用交稅。不少世界知名、形象正面的大企業,背後正在肆無忌憚地大玩這種避稅遊戲,涉及金額的規模也超乎想像。

跨國巨企的避稅樂園

以美國的蘋果公司(Apple)為例,它如果把在外國所賺的利潤回流美國,就要按美國的稅率繳交35%的公司利得稅,但現職律師、也是記者、也曾是麥肯錫顧問公司首席經濟師的占士.亨利發現,2012年Apple在美國境外所賺的利潤,只繳了大約1.9%的公司利得稅。它是如何利用財技把稅款大幅弄低的呢?

根據占士.亨利的調查,Apple先把境外所賺的利潤轉至一家愛爾蘭子公司,當地的公司利得稅為12.5%,較美國的低22.5%;稅率低了仍未夠,還要把賬面所賺的利潤壓低,方法是把部分利潤以繳交知識產權專利稅的名義,從愛爾蘭子公司轉至荷蘭的子公司。選擇荷蘭,只因當地的知識產權稅率極低,甚至幾乎不用納稅。

之後再把已縮減的境外利潤輾轉經另一家愛爾蘭子公司,轉移至毋須繳交公司利得稅的英屬處女群島。這複雜迂迴的避稅途徑被形容為「雙重愛爾蘭夾荷蘭三文治」(Double Irish with a Dutch sandwich)策略。

簡單來說,這類避稅策略就是企業透過在「避稅天堂」如愛爾蘭、荷蘭、塞浦路斯、伯利茲、英屬處女群島、巴拿馬等地成立多家空殼公司,再利用各地不同的稅率和稅務優惠,把利潤轉移到一些空殼公司;那些空殼公司會以不同名字出現,表面上看起來它們跟企業毫無關連,目的是要隱藏企業的避稅途徑,令外人難以追查。

政府是避稅港推手

任何公司都會想盡辦法少交稅,賺來的最好都能放進自己口袋。不過,如果沒有上述避稅天堂的稅務政策,天堂根本無從實現。一些發展中國家的政府為了吸引外資在當地發展,便為外資度身訂造各種優惠的稅務政策。以肯尼亞為例,該國有60多個經濟特區,外國企業在這些特區投資,即可享有各種稅務優惠。其中一個出口加工區「阿西里弗」,外國企業在當地投資設廠,即可享有頭10年免稅優惠期,10年後則要繳交25%的公司利得稅。

這樣的稅務政策猶如專為外資而設的瘋狂免稅天堂,但肯尼亞政府這樣的付出,卻未能帶來預期的收穫。不少到阿西里弗設廠的外資公司,在享用完10年免稅優惠後便撤走,或轉手藉以重新享用新一個10年免稅期。這情況在非洲各國相當普遍,外資享用這些國家的土地和人力物力資源卻不納稅,政府惟有從其他途徑徵收稅款,例如增值稅,在一般普羅大眾的各項生活環節上,基本如食品食水都要抽稅。外國企業享用資源,責任卻由當地普羅百姓承擔。

資金轉移規模超乎想像

世界各處避稅天堂能順利運作,還需相關專才——銀行家、律師、會計師鼎力協助。英國會計師李察.梅菲指出,避稅港為吸人富翁和跨國企業採用,除了起用為人熟悉、來自英國、荷蘭、法國和美國的大銀行,例如花旗集團、德意志銀行等,顧問也離不開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羅兵咸永道、畢馬威、安永或德勤的會計專才。

而會計界受監管的情況,細心一看就會發現根本形同虛設,例如英國稅務部的新任主管,正是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的前高級合夥人;又例如歐洲國家在改革稅制時成立委員會招攬專家獲取意見,專家也是來自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結果相關稅務規則,其實是由四大會計師行的會計師制定,再由歐盟採用。於是,歐盟使用由四大會計師行草擬的法例,去監管四大會計師行,「自己人管自己人」。全球政府到底少收了多少稅難以統計,據一直追查跨國企業逃稅途徑的荷蘭財經記者葛羅特所講,每年估計約有11萬億歐羅的資金通過荷蘭轉移,相當於荷蘭國民生產總值的20倍。

良心企業的另一張臉

投入於這些避稅活動的公司離我們日常生活並不遙遠。諷刺的是,部分強調良心、講求公平貿易原則、形象健康的企業,背後也可以同時是國際避稅高手。美國連鎖咖啡店星巴克,每款咖啡都有一個註冊商標,而它的所有再特許協議都在荷蘭註冊,所有商標收入均會引到荷蘭,在當地享受極低的專利版稅稅率。

星巴克亦同時受到英國國會賬目委員會懷疑,把在英國經營所得的利潤轉至荷蘭入賬,以逃避英國的正常稅率。由於星巴克在英經營超過14年,但長年向英國政府申報經營虧蝕。2012年英國國會為此舉行聽證會調查,與星巴克同受調查的大企業還有谷歌和亞馬遜。

避稅惡果如何埋單

企業避稅,政府收不到足夠稅款而出現赤字,世界如何運作下去?李察.梅菲指出荒謬的真相──企業把大量資金轉移到避稅港避稅,而避稅港就把囤積的資金借給各國政府應付財政赤字。企業變相用借錢的方式,而非納稅的方式來令各國政府維持運作。如果有政府希望以加稅的方式來增加國家收入,定必受到大企業龐大壓力,如此下去,各國政府在施政上會被牽制,長遠來說更有損民主制度。

歐盟國會議員愛華.祖莉同時指出,避稅港表面上似符合法,但當企業密集地利用不同避稅港的各種稅務優惠來逃避本來的稅務責任,結果只會把全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公共資源轉移到那些企業去。她形容這是另類殖民主義。她寄望市民有朝一日能醒覺,反抗這種環球避稅手段。

* 《金錢國度》為港台電視31外購紀錄節目,以不同角度探討各國和不同社會階層與金錢的關係。本集將於6月10日(星期三)8:30pm在港台電視31播映,港台網站tv.rthk.hk和流動應用程式RTHK Screen視像直播,並提供節目重溫。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