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Pay今登陸香港 覆蓋5000商舖 六銀行推優惠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
繼Apple Pay在港推出後,Android Pay支付系統亦於今天正式登陸香港,首批參與的6家銀行,包括滙豐、恒生(00011)、渣打、東亞(00023)、星展及大新銀行(02356)的客戶,今天起可以利用載有Android Pay應用程式的Android手機,連結用戶的Visa信用卡或萬事達卡,在全港5000多間配備感應式終端機的商舖,拍機(手機)付款。
推出較星洲澳洲遲
參與的銀行推出多項付款優惠以吸引客戶使用Android Pay,如滙豐持卡人在推廣期內使用Android Pay付款,最多可獲額外250元「獎賞錢」,東亞除為將信用卡加至Android Pay的客戶給予獎分外,首3萬個合資格信用卡賬戶於登記後透過Android Pay付款5次或以上,可享25%現金回贈,最高達180元。
香港是繼新加坡及澳洲後,亞太區第三個推出Android Pay的地區。Android Pay適用於所有配備近場通訊(NFC)功能及運行KitKat4.4或以上版本的Android裝置。
參與銀行的客戶只須在Google Play下載Android Pay應用程式,然後加入銀行信用卡並確認,加入的信用卡數量不限,之後便可在設有感應式終端機的參與商戶,如百佳、惠康、7-Eleven、Circle K、豐澤、萬寧、美心及麥當勞等商舖以手機付款。
Google全球付款產品主管Pali Bhat表示,「用家只須喚醒Android手機,放在感應讀卡器上即可完成付款程序,過程簡單方便。」每宗交易後,客戶可收到列明商戶名稱及消費金額的通知。
設虛擬賬號保私隱
Android Pay會就每次交易,編配一個獨有的虛擬賬號取代客戶的信用卡號碼,用戶的姓名及信用卡詳細資料,不會在應用程式內顯示,可保障客戶的賬戶資料;若手機遺失或被盜,用家只要利用Android系統內建的手機遺失定位追蹤功能,就可即時鎖機或更改密碼,甚至清除手機內的個人資料。
Google香港銷售和營運董事總經理尉俐妮(Leonie Valentine)指出,港人手機滲透率高達79%,港人亦喜歡搶先嘗試新產品和新科技,只要帶着Android智能手機,便可用有關的流動付款方式,在本地商戶及應用程式內輕鬆付款。
用戶除可在商舖使用Android Pay外,亦可在應用程式內付款時選擇Android Pay和信用卡,在應用程式內購物,目前支援包括Boutir Collect、 Deliveroo、Kaligo、Klook和Snaptee等,毋須每次在應用程式內輸入付款或地址等資料。
滙豐指出,其Visa及萬事達卡的持卡人,今天起可在香港及海外配備VisapayWave或萬事達卡感應式付款終端機的商店及手機程式內使用Android Pay付款。滙豐香港區零售銀行及財富管理業務主管欣格雷指出,現在市面上有不同的流動付款方案可供選擇,預期會有更多客戶使用智能手機進行日常購物。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針對不同行業監管AI發展(方保僑)
隨着人工智能(AI)技術普及,潛在風險和挑戰也日益顯現。如何在促進創新的同時,確保AI技術安全、透明和公平使用,已成為香港特區政府乃至整個社會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
- Posted March 31, 2025
- 0
-
AI預測|蓋茨:兩工作十年內較受AI衝擊
微軟(Microsoft)共同創辦人比爾蓋茨(Bill Gates)早前接受電視節目訪問時,預測人工智能(AI)將於未來10年取代人類在醫療、教育等大多數專業領域的角色。
- Posted March 31, 2025
- 0
-
陳仲文|AI武器化 衍生新興網絡威脅
香港生產力促進局數碼轉型部總經理、香港網絡安全事故協調中心(HKCERT)發言人陳仲文指出,本地企業現時面對五大網安風險,從大型語言模型(LLM)外洩風險、AI助長的詐騙攻擊,以至關鍵基礎設施的安全隱憂等,企業須正視新興威脅,強化防禦策略。
- Posted March 31, 2025
- 0
-
楊紅霞|籲港府支援基建 配合人才優勢
港理工大學計算機及數學科學學院副院長(環球事務)楊紅霞直言,本港在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浪潮中尚未取得較大突破,乃不爭事實,但只要充分把握人才優勢,善用周邊地區資源,相信仍有不少發展機會。
- Posted March 31, 2025
- 0
-
直接偏好優化(DPO)
直接偏好優化是一種用於訓練機器學習模型的新興方法,直接利用人類的偏好數據來優化模型。
- Posted March 31, 2025
- 0
-
獎勵模型(Reward Model)
獎勵模型是一種在機器學習領域使用的概念,特別是在強化學習及某些生成式模型的訓練中。
- Posted March 31, 2025
- 0
-
楊紅霞|倡模型融合省九成算力 訓練以小見大 降AI開發門檻
近期加入香港理工大學的知名學者楊紅霞,現擔任計算機及數學科學學院副院長(環球事務),同時兼任電子計算學系教授,她提出「模型融合」(Model Fusion)概念,開展「基於模型的模型」(Model over models)項目──Co-GenAI。
- Posted March 31,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