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是認知計算元年?(算者)
IBM行政總裁羅梅蒂(Ginni Rometty)在今年的CES發表演講,提及我們正步入認知的年代。過去10年,IBM一直在推進名為Watson的認知計算(Cognitive Computing)項目。該項目曾於2011年參加智力競賽節目《危險邊緣》,並成功力挫群雄而一舉成名。
IBM等一眾科技公司推斷,認知計算將為人類帶來革命性改變,其獨特之處在於通過大數據的方式,利用數據採擷、模式識別和自然語言處理,令機器可以像人腦一樣自行學習。
三大領域重點推行
目前,IBM重點在醫療、金融和客戶服務三個領域推行認知計算。在醫療行業,認知計算提供個性化服務,協助醫生搜索和分析,擔任醫生的諮詢助手;在金融行業,它可以解讀財務、法規、經濟和社會數據等資訊,提高商業洞察力;至於客戶服務方面,它通過分析客戶行為,提供更好的體驗與互動。
以醫療行業為例,目前全球糖尿病患者超過4億人,每年花於糖尿病管理的費用就超過6000億美元。自我管理對於糖尿病患者既可能是一種釋放,同時也伴隨着風險,不小心就會讓他們成為急症室常客;因此能否提前3小時預測糖尿病發作,就成為關鍵。
最近,Watson與醫療科技公司Medtronic合作,開發出一款應用產品,能夠持續監測用戶消耗的卡路里、血糖含量以及精確到以克計算攝食量。例如在餐廳中,糖尿病患者可在進餐前計算他擬點的菜餚會對這一天的攝入有什麼影響,便能在3小時前預測到病發機會。
通過建立特殊領域知識分類技術,令認知系統能夠充分理解問題,並可給出被人類理解的答案,這個把思維過程類比為計算模型的突破非同小可。與其說這是建立一套模擬人類思考的科學,不如說它可以加強我們對這個世界的認知,從而增強人類的智力和決策能力。
特別是在那些牽涉複雜情感和推理的問題上,認知計算將發揮不凡威力,雖然不能代替人類決策,但可為人類提供決策的建議以及背後的理由。
目前,Watson等眾多認知計算專案都只在起步階段,距離「終極演算法」還很遙遠。若想要它們接近「終極」,我們就必須不斷給它們餵食,食物就是「大數據」。演算法是否更聰明,重點就在誰吃下的數據更多。例如微軟搜索很努力想追上谷歌,而且技術上未必遜色,卻始終無法動搖谷歌的地位。原因很簡單,因為谷歌「吃」的數據遠多於微軟。
華盛頓大學教授Pedro Domingos在去年出版的《終極演算法》中,如此描述認知計算的終點:「終極演算法」就是通過機器學習的方式,自動發現和創造其他所有演算法的「主演算法」。換句話說,如果「上帝」有一個演算法,那麼「終極演算法」就是其他所有演算法的「上帝」。
更多算者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