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電動汽車的創新啟示(廖添誠、鄒小敏)

By on December 18, 2015

本文作者廖添誠為理工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客座講師、鄒小敏為理工大學專業進修學院高級講師,為《信報》撰寫專欄「貨殖世志

特斯拉(Tesla)已經成為全球電動汽車行業的傳奇,成為矽谷的一大傳奇企業。(資料圖片)

特斯拉(Tesla)已經成為全球電動汽車行業的傳奇,成為矽谷的一大傳奇企業。(資料圖片)

曾在網上看過反對香港政府成立創新及科技局(創科局)的網民意見,說美國從沒有設立創科局,但仍有Silicon Valley。言下之意,把矽谷(silicon Valley)和創新(innovation)劃上等號之餘,亦在暗示着美國成功的創新及科技發展來自民間、揶揄香港官方機構介入創新及科技發展的多此一舉。

矽谷創新的源頭

矽谷是指雲集了高科技事業的美國加州聖塔克拉拉谷。遠在Apple電腦及Facebook未面世前,該地最早是研究和生產半導體晶片的地方,因而有「矽」之名。

那裏曾經是美國海軍一個工作站點,並且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研究基地NASA也設於此,後來許多科技公司都圍繞着海軍的研究基地而建立起來。其實在未生產「矽」的日子,這個區域已是航天科技企業的聚居地。

大家要知道,科技的伸展及進步往往像是長江後浪推前浪,一項創新的成果經過推廣和應用後,便能夠幫助研究、開發和應用其他科技的成果。

所以儘管美國和世界其他創新高技術區都在不斷發展壯大,但矽谷仍然是高科技技術創新和發展的開創者,該地區的創業投資佔了全美創業投資總額的三分之一。

1960年代,美國政府因警覺到與蘇聯的太空競賽上的落後,開始致力於培養數學和科學的精英人才。那個時候,美國仍末有民用高科技企業。

在1990年代,因為出現了數位革命【註1】及互聯網,為美國帶來大量的就業機會和技術變革,使美國經濟展開了史無前例的繁榮成長,當時剛興起的矽谷漸成為世界資訊行業的龍頭鎮。

踏入二十一世紀,美國政府投放大量金錢在汽車及新能源工業的創新及科研(R & D)的項目。剛開始時,好些項目似乎是虧本(sucker’s bet),受資助的公司倒閉,債台高築或一事無成。

但是,其中有成功例子是特斯拉(Tesla)。成立於2003年的高性能電動車製造商特斯拉來自美國矽谷,該公司在2009年接受了The Department of Energy的465萬美元的貸款、致力推動可持續交通的發展。

創新與科技帶來社會利益

到了今天,特斯拉已經成為全球電動汽車行業的傳奇,提早了9年把貸款償還給美國政府,公司市值也超過300億美元,成為矽谷的一大傳奇企業。

當然,特斯拉的成功有賴各方面的因素,但美國政府的貸款在特斯拉的起步階段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作為特斯拉的創業基金投資者(venture capitalist),美國政府承擔了投資的高風險。

香港政府有意向創新及科技基金注資50億元,並將投資研發現金回贈計劃納入基金,用意是促進創新及科技發展,鼓勵將研發成果商品化。香港政府這種做法,和美國政府的創業基金投資者角色,是同出一轍。

從經濟學分析,創新與科技成果是一種「公共物品」【註2】,開拓者得到的收益往往低於其付出的成本,另一方面,創新與科技成果產生大量外部收益【註3】、或稱為社會利益(social benefit)。如果沒有有效的激勵機制,就會導致這種產品的供給不足。同時, 技術變革本身已經成為現代經濟增長的源泉和強大的動力。要為人民爭取更多長遠福祉,需要多點經濟知識、少點謬論與誤解。

註1:指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工業,數位化革命使傳統工業更加機械化、自動化,從而減少了工作成本,使整個社會的運作模式徹底改變。

註2:(Public good)在經濟學上,是指不管其中任何個人是否願意消費,整個公眾都能共享的財貨,例如空氣、國防、知識等。每位消費者的邊際成本趨近於零。經濟學家認為公共物品應該由政府提供或者有政府干預。

註3:(External benefit),又稱外部經濟,也就是一般指稱的公益。如某人開放其植樹栽花修剪整齊的私人花園,對路人的效用產生了舒適的感受、正面的實質影響效果,我們稱某人行為產生外部收益。

參考︰

Thomas D. Lairson, David Skidmore, Chapter 7 Competition and Conflict Among Advanced Industrial States,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 The Struggle for Power and Wealth, Thomson/Wadsworth, 2003

Joe Harpaz, Tesla Success Fueled by U.S. Innovation Policy? Forbes, Oct 19, 2013.

更多「貨殖世志」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