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開研時裝業新技術 協助企業永續發展

By on September 5, 2024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EJ Tech 創科鬥室

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HKRITA)與H&M基金會合作,其佔地兩萬方呎的「開研」(Open Lab)研究空間昨於將軍澳先進製造業中心開幕。「開研」由兩大部分組成,包括「創研坊」(Pilot Plant)及組合研究空間「時尚未來研究所」(Fashion Future Lab),旗下擁有逾80多項科研項目,致力推動時裝紡織業創新轉型,把應用解決方案擴展至工業規模應用,協助全球持份者邁向永續發展。

佔地兩萬方呎的「開研」(Open Lab)研究空間,昨於將軍澳先進製造業中心開幕;左起為葛儀文、HKRITA主席楊敏賢、創新科技署署長李國彬,以及H&M基金會永續地球策略總監Christiane Dolva。(邱敏聰攝)

智能分類 97%舊織物變新產品

「創研坊」設有配備工業規模紡織品循環再造生產線,展示多項在實驗及工業規模應用的創新技術,包括HKRITA的旗艦技術GreenMachine 2.0,可大規模分離和回收聚酯(Polyester)及棉混紡的廢舊織物,把當中97%物料轉化為纖維、紗線、服裝或服飾配件等新產品。生產線每日回收量達一噸,並由智能服裝回收分類系統,以人工智能技術自動分類,過程中的水和化學品均可重複使用。

GreenMachine 2.0主要以溫度及壓力,把混紡物料分解出來。HKRITA行政總裁葛儀文解釋,現時全球大部分成衣約六成是聚酯纖維,其餘兩至三成是棉花,故先從這兩款物料着手。機器分解出來的廢棉可以轉化為「鎖水性能優越的纖維素高吸水性聚合物」(C-SAP)。這種粉末吸收水份後,其體積可膨脹30倍,把它放在棉花種植場中,泥土毋須灌溉下可逐漸釋出水份。

葛儀文介紹,身邊的GreenMachine 2.0,透過溫度及壓力,把混紡物料分解出來。(邱敏聰攝)

至於組合研究空間「時尚未來研究所」,專注於開發早期技術方案。其首個項目「耕織計畫」所設立的生產線,令水耕棉花種植、紗線處理,以至服裝編織整個流程,均不受地域限制。項目採用模組化設計,具備高度靈活、可擴展及快速部署的優勢,協助開發可迅速調整且極具彈性的解決方案,有效回應日新月異的市場需要。

水耕棉花循環使用灌溉用水,較土耕節省近九成用水,目前一年有兩次收成。(邱敏聰攝)

冀實驗室成果轉化工業應用

葛儀文介紹,垂直耕作的棉花品種為「超長纖棉」,透過引進高濃度二氧化碳,以循環使用灌溉用水,較土耕節省近九成用水,目前一年有兩次收成,採收後棉花將製成紗線。他提到,「開研」引入機械人自動化系統,現有員工不多於6位。旗下開發的解決方案將按照成本價格向行業授權,把碳足跡影響減至最低。目標是將實驗室規模的成果,轉化為工業層面的實際應用,助香港發展成技術基地。

HKRITA助理市務經理古韶貞補充,在政府創新及科技基金與H&M基金會支持下,「開研」2020年起所獲撥款金額超過8200萬港元,並得到製造商、品牌、服務供應商等眾多行業持份者支持。合作單位方面,包括國泰航空(00293)、太古集團、香港太古可口可樂、香港上海大酒店(00045)旗下半島酒店集團,還有H&M、Gap、Puma等歐美時裝品牌。

葛儀文背後為垂直耕作項目,棉花收成後將利用機器把物料紡成紗線使用。(邱敏聰攝)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