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的到來(羅佳斌)
本文作者羅佳斌為香港中國金融協會副主席、鼎亞資本(Dymon Asia Capital)總裁兼合夥人,為《信報》撰寫專欄「金融協會」
我們處於科技革命的邊緣,它的規模、影響範圍和本身的複雜性是人類歷史從未經歷過的,一系列具有顛覆性的科技創新正在醞釀,將對包括金融業在內的各行各業產生巨大的影響。
過去短短二十多年裏,我們體驗了個人電腦、互聯網、智能手機對我們日常生活的滲透,我們見證了一個個新的商業模式的崛起和一個個傳統商業模式被打破,但這些只是這次科技革命的開始。
分掉傳統金融23%業務
本次科技革命的基礎是電腦技術。電腦技術的發展使得科技創新以非線性的指數速度增長,過去幾年有兩項突破尤其重要,科技創新的速度因為這兩項突破可能已經達到了一個 J 拐點。
第一項突破是我們收集資料的能力。如今,人類每天產生2.5 quintillion Byte的資料(1 quintillion=1018),全球所有資料90%都是過去兩年裏產生的;第二項突破是我們分析資料的能力。電腦技術的發展第一次允許我們對如此龐大的海量資料進行分析和理解,資料收集能力和計算能力二者疊加的威力是不可低估的,過去一些可想而不可及的研究現在可以變成現實了,直接的結果將是科技創新的速度得到急劇加快。
金融服務業面臨着科技創新的挑戰和衝擊, 《2016 PWC全球金融科技調查報告》稱,全球83%的傳統金融機構高管認為,至少一部分業務會被獨立的金融科技公司搶走,展望五年後,金融科技業(FINTECH)可能分掉傳統金融行業23%的業務,銀行、券商、資產管理、保險,無一可以幸免。
花旗GPS研究預測顯示,就金融創新而言,市場銀行(P2P貸款和眾籌)現在的市場規模已經達到了2540億美元,即8%的美國消費信貸市場規模。而機器人理財的發展前景更為廣闊,從2014年底的190億美元的市場,可以在未來五到十年內延伸到5萬億美元的市場。除此之外,新的支付方式、大資料、人工智慧、虛擬貨幣、區塊鏈(Blockchain),每一項技術都具有顛覆性的潛力。
金融科技業(FinTech)的逐步成熟,已經開始大量吸引風險投資資金的支持。CB Insight和KPMG聯合發出的報告顯示,僅在2016年第一季度,風險投資支持的金融科技類公司在全球總共建立了218個籌資項目,籌資金額達到49億美元,同比去年翻了一番。各大國際銀行也陸續開始技術試驗。從2015年開始到現在,高盛已完成9個項目投資,花旗和Banco Santander銀行也加入了7個項目的研發, 三菱UFJ金融集團引領亞洲銀行完成3個項目投資。
金融服務行業相比其他行業,是一個受到高度監管的行業。金融科技創新是一個複雜的生態圈,作為創新的推動者,創業公司必須緊密協調用戶群體、投資者、政府以及基礎建設之間的關係。《華爾街日報》報道稱,矽谷銀行(Silicon Valley Bank)對金融科技的創業者和投資者的調查顯示,金融科技創業公司面臨的最大挑戰不是技術和資金,而是監管上的不確定性。一項全新的金融創新該歸哪一家監管機構監管?哪些法律法規適用?那些互聯網或者移動互聯網以前制定的法規適用嗎?很多時候這些問題是沒有明確答案的。
區塊鏈技術顛覆性創新
經濟全球化意味着金融科技創業公司有比較大的自由度,來選擇一個監管政策開明的國家作為總部,開展無國界的運營。尤其是在創業階段,監管環境選擇的重要性可能會超過其他考慮因素。當一國監管環境不適合於某一創新的發展,那它必將會流向其他更適合發展的地區。
大多數國家對金融科技的重要性都有一定程度的認同。金融科技的監管是一個難題,過度監管會扼殺創新,但是不監管又有可能出問題。以比特幣(Bitcoin)為例,一個沒有貨幣機構發行,沒有主權機構背書的虛擬貨幣,竟然在短短的幾年內獲得了不少國家的默許甚至認可。
比特幣未來會不會有發展前途我們不得而知,但更值得關注的是比特幣的底層技術──資料區塊鏈技術(Blockchain)。
區塊鏈是一種分散式資料庫。集演算法、密碼學和經濟學原理於一身,通過P2P去中心的集體維護方式,達成一個可靠、安全的會計分類記賬簿(Ledger)。區塊鏈記錄的交易和合同不能事後更改,也就不需要對賬或者是協力廠商驗證,這是一種顛覆性的創新,完全有可能改寫金融業的規則。
目前,多家政府機構及傳統金融機構在關注這項技術。近期加拿大央行透露它正在研究基於區塊鏈技術的數位版加拿大元(CAD-Coin),探討加拿大元成為第一個央行發行的數字版貨幣的可能性。由總部位於紐約的區塊鏈創業公司R3CEV發起的R3區塊鏈聯盟,至今已吸引了超過50家世界知名金融機構的參與。美國NASDAQ去年也打造了自家採用區塊鏈交易平台,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也在2015年底准許Overstock用區塊鏈發行股票。澳洲的悉尼證券交易所也正在研發搭載區塊鏈技術的私募股權市場解決方案。
小國更加靈活佔據優勢
區塊鏈未來的發展和應用仍在探索階段,但是金融科技催化金融業發生結構性變化的大趨勢是必然會發生的,如果一個國家的政府和監管機構主動建立有利於其發展的環境,必將掌握先機。
在實現制度及監管方面的創新,小國的政府相對於大國的政府會更加靈活並佔據優勢。大國政府國內政治環境一般偏複雜,任何一點改變都要牽動不同政黨及各方利益團體的努力,成本高且效率低。而小國政府可以更加靈活地制定監管體制,為創新提供實驗土壤。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剛剛宣布為 FinTech 企業打造「regulatory sandbox(監管沙箱)」,即只要任何在沙箱中註冊的金融科技公司,允許在事先報備的情況下,從事和目前法律法規有所衝突的業務,並且即使以後被官方終止相關業務,也不會追究相關法律責任。通過這種「沙箱」機制,能夠讓政府在可控範圍內,讓創業者放心嘗試各種相關的創新業務。
除了新加坡政府之外,英國政府也針對FinTech行業在嘗試類似的「沙箱」制度,歐盟成員愛沙尼亞共和國做得更多更大膽。愛沙尼亞是一個很小的國家,但卻是一個在數位技術上十分先進的國家,擁有上千種數位服務,很早就開始與BitNation進行合作,將區塊鏈技術應用於居民的身份驗證。
香港長期以來一直是亞洲的資本市場中心,以自由開放的金融體系、安定的社會和政治環境、健全的司法制度、低稅制度以及恰當的地理環境成為國際金融機構在亞洲落腳的基點。香港市場雖然不大,但是如果可以給金融創新提供一片友善的土壤,我們有機會吸引海內外金融科技企業,把香港作為他們金融創新的基地。
更多羅佳斌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