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員潮席捲IT業 人才仍渴市 增值闖出路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StartupBeat 創科鬥室」
近期一些企業裁員時,IT部門往往首當其衝,令合約員工痛失飯碗。與此同時,有科網企業反映難以在港招聘人才,不惜提供優厚待遇吸引加盟,IT行業可說危中有機。《信報》StartupBeat請來Green Tomato & GT Group策略總監莊芷坤,讓對方以僱主的角度,暢談IT人前景。
主持:尹思哲 《信報》科技編輯
嘉賓:莊芷坤 Green Tomato & GT Group策略總監
尹: 初創公司今時今日是否仍渴求IT人才?招聘困難的原因又是什麼?
莊: 以我理解,初創公司聘請IT人才現在算是困難。其中一個原因是不少程式設計師(Programmer)及開發人員(Developer)對薪酬待遇要求很高,跟美國及中國(內地)公司的條件看齊。
香港初創公司待遇難以追上美國和內地,原因在於我們融資額較小,亦未有獨角獸(Unicorn,估值10億美元以上但尚未上市的初創公司)。其實在本地從事IT待遇不差,可是一個計算機工程學系的畢業生,要求的薪酬卻媲美銀行家,在香港而言是不切實際的。
留住人才節省成本
尹: 貴公司一向招聘不少IT人才,請問現在有多少員工?對挽留人才有何辦法?
莊: 我們去年新入職的員工有50多人,員工總數200多人。招聘不容易,沒有捷徑可言,會用盡所有渠道尋找人才,例如透過LinkedIn或獵頭公司。
留住員工方面,除了提供足夠的培訓,我們留意到IT人有黑客心態,會私下做自己感興趣的項目(side project)。我們會盡量配合, 讓他們得以發揮所長。公司能成功留住優秀員工,就是節省招聘成本的最佳方法。
尹: 有些企業狠心解僱IT人,你卻千方百計留住他們,動機是什麼?
莊: 因為我公司實在需要一些懂得自我增值的人才。大企業與初創公司相比,兩者的管理思維截然不同。大企業對崗位要求很清晰,包括職責、階級及角色,分工細緻,活像機器不同部分的螺絲。至於初創公司,無法把工作仔細切割,同時亦期望員工自我增值,學會更多新技能,以應付瞬息萬變的市場。若有這種人才,實屬難得,值得挽留。
專業外判收入豐厚
尹: 依你所見,香港初創公司給予IT人的待遇能否跟大企業看齊?
莊: 大企業可以給予系統分析師(SA)每月5萬至6萬元的薪金,但初創公司本身沒有龐大的現金流,只依靠投資者的資金營運,難以開出同樣條件,那麼創辦人惟有靠誠意招攬人才。
尹: 有人認為本港的企業一直把IT工作外判出去 ,影響行內從業員待遇。我知道貴公司也有承接IT外判項目,你對有關指控有何看法?
莊: 外判可以分為不同層次,當中有專業化的外判,尤其是科技項目,需要由專業人士去跟進。放眼美國矽谷的初創公司,也會把工作外判出去,只保留影響業務增長的核心項目, 以節省不必要的成本,提升競爭力。
尹: 似乎把工作外判出去並非只有壞處,須視乎工作性質。
莊: 不少大企業也願意在外判的IT項目上花錢。我見過一名工程師只有兩年工作經驗,每月有3萬元薪金,但工作是合約性質。高薪的代價是,由於工序拆細,改進技能的機會不多;若大企業不願續約,他隨即失業。
自強升呢捕捉機遇
尹: 轉個話題,香港創新不足一直為人詬病。這方面發展遜於英美的原因之一,在於本港生活指數高,令人難以承擔創新風險。對於港人為口奔馳,缺乏完善安全網(Safety Net),你對此有何看法?
莊: 我們實力跟外國相比確實是有距離,矽谷IT人不愁生活,容易找到工作,是因為他們工作能力高。當地人從十多歲起,已在家中車房研發產品,香港年輕人卻不是這樣,我們不應只責怪政府及企業,老是投訴他們未有建立安全網,反而要不斷自強,提升個人能力後就能獲得最大安全感。
我最後認為,香港的創新動力並非來自技術而是營運模式,例如O2O(線上線下)行業。港人的優勢是懂得靈活變通,善於尋找市場機遇。
註: 以上嘉賓訪問均屬個人意見,與本報立場無關。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裝備自己迎接AI革命(黃岳永)
2024年即將結束,每年這個時候媒體都會作出回顧和展望。作為一名老師,筆者每到這個時候都會坐下來,靜心思考和反省,尤其在當今急速變化的時代,我們需要做的不僅是適應科技發展帶來的變化,還需要堅守我們的初心,以及人之所以為人的最珍貴特質。
- Posted December 27, 2024
- 0
-
地磁北極位移|地磁模型更新 加國移向西伯利亞
由於地球外核的複雜運動,地球磁場每天都在改變,地磁北極每年可移動數十公里,有必要五年更新一次資料。美國國家環境資訊中心(NCEI)、英國地質調查局(BGS)公布最新版「全球地磁模型」(WMM),可見地磁北極從加拿大,進一步轉向西伯利亞。
- Posted December 27, 2024
- 0
-
2024科技總結與展望(林國誠)
2024年是科技發展史上關鍵一年,人工智能(AI)真正普及,成為眾多行業的核心驅動力。從日常生活到商業運作,AI應用範圍和深度都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這一年,各類AI工具大量湧現,無論是用於影像、文本生成,還是複雜的數據分析和預測,這些工具都大幅提升了生產力。
- Posted December 27, 2024
- 0
-
融資消息|xAI獲C輪融資 估值升至3510億
全球首富馬斯克(Elon Musk)旗下人工智能公司xAI,獲C輪融資60億美元(約468億港元),主要投資者包括Andreessen Horowitz、BlackRock、Fidelity、Lightspeed、MGX、摩根士丹利、OIA、QIA、紅杉資本、Valor Equity Partners、Vy Capital,輝達(Nvidia)、超微半導體(AMD)等。
- Posted December 27, 2024
- 0
-
防爆底盤|寧德推「磐石底盤」 高速撞擊防爆炸
電動車在高速公路飛馳,一旦遇上失控或撞擊,車身電池隨時爆炸起火。內地新能源科技公司寧德時代(300750.SZ)推出「磐石底盤」,整合電池於底盤吸收85%撞擊力,號稱全球首款安全電池平台。
- Posted December 27, 2024
- 0
-
拯救「大牛龜」|索尼「大牛龜」電視 美日網友跨國拯救
俗稱「大牛龜」的顯像管(CRT)電視機,近年幾近絕跡,部分型號如神話般稀有。美國一名復古機迷Shank Mods無意中,在大阪一間即將拆卸的蕎麥麵餐廳,發現索尼43吋KX-45ED1型號(又名PVM-4300),據稱為全球最大的CRT顯示器。
- Posted December 27, 2024
- 0
-
禁華為累事?|英網絡可靠性G7中包尾 禁用華為5G 建網受阻累事
研究顯示,英國流動網絡用戶在2024年的平均體驗,於七大工業國(G7)排名「包尾」。英國《金融時報》指,當地5G建網進度嚴重受阻,除了產業投資不足,電訊塔規劃延遲之外,部分原因跟當地禁用華為5G設備及服務有關。
- Posted December 27, 2024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