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駕駛汽車 – 顛覆的不只是交通 (Priscilla Chan)
本文作者Priscilla Chan為Speakers Connect 創辦人,原文刊於作者博客
在香港有關自動駕駛汽車的討論,一向並不熱烈。早前自動駕駛汽車在美國測試時發生致命意外,市民才稍稍提升對自駕車的關注。大概對不少人來說,自動駕駛汽車彷彿仍然是十分遙遠的事情,對自己也沒有什麼關係。其實,自駕車一旦普及化,除了交通,對我們的生活習慣、城市規劃、甚至醫療系統都會有深遠的影響。
被低估的顛覆力量
泊車,尤其是在繁忙時間的鬧市,對不少駕車人士來說都是個頭痛的問題。假如車輛無需人手操控,放下乘客之後,它可以自行離去,車主就無需費時失事的找泊車位,兼負擔昂貴的泊車費。再者,配合人工智能,和共乘軟件(例如Uber),你閒置的座駕,甚至可以在完成接載你的旅程以後,在路上接單,為你賺取外快。自駕車普及化對社會的顛覆力量,可能可以媲美互聯網。
以上的場景太過科幻小說?事實是世界各地對自動駕駛的研究已經進入相當成熟的階段,多間研發商,包括Google (Waymo)、Tesla、Uber、NuTonomy、寶馬、福特、日產、百度 等等都都爭取在2020年或以前推出商用自駕車。不少國家,包括美國、德國、日本、中國、新加坡 均已經開始修改法例,和畫出專用測試區,以準備迎接無人駕駛年代的來臨。
早於2016年年中,自駕車研發公司NuTonomy已經率先在新加坡試行無人駕駛的士服務 。在去年(2017年),Uber 和 Lyft 亦均以推出有限度的自駕車載客服務(車上有無需負責駕駛的「安全司機」(safety driver),在必要時才接手操控車輛)。在去年底,Uber 更與 Volvo達成協議,將會向其購買24,000部自駕車,2019年開始提供自駕車接載服務 。雖然無人駕駛汽車的測試因為早前在美國的致命意外而暫停,各個研發商在重整旗鼓之後,定必重新上路,以期在這個新領域搶佔頭啖湯。
影響的不只是交通
Tesla 的 Elon Musk 預言在十年內市場上所有的汽車都將會配備自動駕駛功能,無人駕駛對世界的顛覆力量,將會在未來20年逐漸浮現 。除了職業司機會被人工智能取替,不少行業,從保險到運輸,醫療到地產,都會因為無人駕駛年代而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除此之外,我們對出行的安排、居所和辦公室地點的選擇,甚至投資的策略,都會因為自動駕駛汽車普及化而改變。
改善交通
交通擠塞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道路上的汽車的駕駛速度並不一致。有別於人類司機在駕駛時傾向時快時慢,自駕車一般都以均速行駛,並保持合適的安全距離。有研究顯示,在道路上加入僅5%的自駕車,已經可以對車輛流量調控有幫助,並減低高達40%的的耗油量,和99%的剎車動作 ,道路安全亦因而得到改善。
生活方式、城市規劃
人們買車,一般有兩個原因,一是享受駕駛的樂趣;二是為了出行的方便。因為流動互聯網和實時數據發展起來的「On-demand」共享經濟模式,將會逐漸改變人們對擁有物質(例如汽車)的需求。隨着自駕車和共乘、共享軟件的普及化,出行變得更加便捷,養車的誘因減少,個人擁有汽車的數量,將會大幅減少,取而代之的,將會是機構(例如是Uber、Lyft、Google、Tesla)提供的共乘或共享服務。這個轉變最立竿見影的影響,是對泊車位(尤其是市中心的)需求將會大大降低。
通勤的時間是不少人決定居所地點的主要考慮之一。假如自動駕駛汽車如前所述對改善交通擠塞有幫助,而駕車人士又可以因為無人駕駛技術而騰出時間,人們對住所地點的選擇,大概會與今天不一樣 。自駕車的普及化,對未來的城市規劃,將會有深遠的影響。
醫療
有研究顯示,超過九成的交通意外是由人為因素造成 。雖然早前在美國發生的意外,挫了點無人駕駛技術的銳氣,相比於人類司機,成熟的無人駕駛技術,依然比人類駕駛為安全。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全球每年有超過一百萬人死於交通意外 ,以2012年為例,單是在美國,因為交通意外到急症室求診的人數便超過二百五十萬人。假如交通安全可以因為無人駕駛技術而得到改善,世界各地的醫療系統在有關方面的負擔可以減輕。
再者,因為自駕車可以減少交通擠塞,道路上的廢氣減少,對市民的整體健康也有幫助。另外,因為自駕車可以令出行更加便捷,亦可減少病人因交通不便而缺席複診的機會,從而進一步改善市民整體的健康狀況 。
保險
如前所述,無人駕駛技術及共乘服務長遠而言會減低對汽車的需求。此外,自駕車可以把因為人為因素而造成的交通意外大幅減少,有關的保險索償降低,汽車保險保費因而有下調壓力,保險業,無可避免地面對翻天覆地的轉變 。
我的一位朋友是個未來學家(Futurist),他常常說預測未來有點像滑浪,你要掌握的是那個浪潮的勢頭。如何能夠了解新科技對服務帶來的影響?「Data is the new oil.」有先見之明的保險公司,已經率先與自駕車研發商達成合作計劃,以便得到第一手的數據,為未來業務轉變作好準備。
物流
比自駕的士更早投入市場的,是無人駕駛物流運輸。其實自去年開始,自駕貨櫃車便已經在美國的公路上穿梭,運送雪櫃,也運送啤酒。比起繁忙都市的街道,城市與城市之間的高速公路沒有行人、沒有單車、也沒有交通燈,交通流量比較稀疏,需要處理的場景相對簡單,亦可減低司機因為長途行車疲憊而造成的交通意外。簡單而沉悶的路段由自動駕駛負責,人類司機只需要在貨車進入城市時負責駕駛「the last-mile」,這樣的配搭更合乎經濟及安全原則 。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全自動化駕駛跟人工智能、機械人等科技普及化都令人憂慮機器將會逐漸取代人類。此外,個人私隱和可能的黑客操控也是自駕車發展的隱憂。然而,無人駕駛這個科技浪潮,還是無可避免的即將降臨。
這是一個科技以幾何級數速度發展的年代。隨着物聯網(IoT)、人工智能、大數據的迅速發展,無人駕駛汽車普及化會比我們想像的來得急促。不少先進的經濟體,包括歐美、中東、中國、日本、南韓、新加坡都已經在為這個時代的來臨做好準備,假如我們的城市依然對有關的技術,以及其對法規和城市規劃的影響置若罔聞,我們將無可避免再一次失去先機、落後於人 。
更多相關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