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眾籌能否買回新聞自由(梁天卓)

By on May 10, 2016

本文作者梁天卓為香港中文大學經濟系助理教授、亞太研究所經濟研究中心成員,為《信報》撰寫專欄「經濟3.0

factwire 10may

《明報》前總編劉進圖前年在街上遇襲,另一前總編亦在最近刊出「巴拿馬文件」的報道後突遭解僱。除此之外,其他報紙的記者亦不時在採訪時遭到各種威嚇,報紙的高層亦受到企業停落廣告的壓力。在「無國界記者」公布的世界新聞自由指數裏,香港的排名已由2002年的全球第18位大幅下跌至上年的第71位。

有見及此,有傳媒人發起眾籌成立一間通訊社的意念,希望通訊社在資金不受政府或大財團的壓力之下,可以「本着公眾利益,揭露瀆職、濫權等不法和不義行為」。這項目在上年年中在本地的眾籌平台FringeBacker開始集資,籌款目標為300萬元,最終超額50%完成,並透過網上投票命名通訊社為「傳真社」。根據創辦人表示,眾籌得來的資金足夠營運傳真社一年。

公用品收費存困難

現時利用眾籌的絕大部分與新聞無關,歌手或樂隊利用眾籌集資灌錄唱片的卻為數不少。新聞和音樂兩者其實都有一個共通點:它們都是有公用品的特性。「公用」是指多人可以共享而不干擾他人的享用:我看了一則新聞或聽了一首歌不會令你看不到同一則新聞或聽不到同一首歌。相對於私用品如蘋果,公用品一般有收費的困難,因為要把支持者與其他不付費者分隔。

眾籌要成功,其中一個要解決的是這個分隔的問題。歌手出碟用眾籌集資,他可以在成功灌錄唱片後向支持者優先送出唱片,或送幾張演唱會的門票(假如歌手是實力派的話),又或送一些印有歌手嘜頭的紀念品(假如歌手是偶像派的話)。優先聽到追捧的歌手的唱片,是否足夠令歌手的眾籌成功?這當然視乎很多不同因素。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是版權的保護。我絕不是說沒有版權的保護眾籌便不能成功,不過如果唱片在寄出十天後大家便可以在網上合法兼免費下載,普通支持者(相對於瘋狂支持者)真金白銀支持歌手的動力可能便大為減少(唱片有歌手親筆簽名則另計)。

相比音樂界,新聞界內的版權保護可謂更少。只要媒體不是搬字過紙,它要「參考」另一媒體的「獨家」新聞。在互聯網出現之前,有震撼性獨家新聞的報紙可能在當日會十分賣紙,因為其他報紙要抄也要等足一天。

不過在互聯網普及的今天,「獨家」新聞的時效以分鐘計算。換句話說,眾籌一間媒體的難度比唱片要高得多。

解決順風車問題

那麼新聞的眾籌如何解決順風車的問題?歌手派唱片,那麼媒體可否派報紙?你見到每天免費報紙的回收量便知道這是不可行的。傳真社有什麼辦法?其中一個是讓捐款達10萬的星級支持者擁有一個一年的專業用戶賬號,與其他新聞機構可第一時間接收傳真社調查報告的全部內容,比公眾快數小時至半日左右。不過,根據FringeBacker的網站顯示,這星級支持者的名單上只有一人。傳真社的另一個辦法是讓支持者可選擇在傳真社的網站的支持者名單或聯合創始人名單內永久展示自己的名字。不過,可能由於它還未正式發出第一篇新聞稿,其網站內還未列出這個支持者和聯合創始人名單,我們無從稽考在它3275個支持者當中,有多少人願意在這政治氣候裏「拋頭露面」。

有趣的是,在這3275名支持者中,有起碼約一半的人選擇不需要任何回禮。根據創辦人表示,眾籌得來的資金只夠營運傳真社一年,一年之後怎麼辦?要求大家都能長期「只求付出,不望回報」的雷鋒精神可能是有點奢望。外國的新聞眾籌平台Beacon Reader把每個調查報道(移民的生活慘況或官員的濫權情況)都獨立眾籌。讓真正對該調查報道有熱心的支持者更感受付出有回報,是否另一種辦法?

www.Facebook.com/economics3.0

 

更多梁天卓的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