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的士業嘆難吸新血入行 服務良莠不齊 歸咎收入不穩

By on September 20, 2016

原文刊於《信報》專題「優質的士系列報道三之二」

對於的士業形象欠佳,蔡強不禁大呼冤枉,歸咎受少數害群之馬所拖累。(何澤攝)

對於的士業形象欠佳,蔡強不禁大呼冤枉,歸咎受少數害群之馬所拖累。(何澤攝)

近年本港的士服務質素不時為人詬病,政府打算推出優質的士計劃,目的之一就是希望改善服務質素;的士業界亦承認,服務質素良莠不齊,但歸根究柢是因司機收入下跌,加上其他交通工具「入侵」,新人不願入行,又慨嘆很多針對的士的投訴,其實都涉及誤會,偏偏「好事不出門,醜事傳千里」,導致業界形象每況愈下。

運輸及房屋局早前向立法會提交的文件提到,近年交通諮詢委員會轄下交通投訴組,接獲涉及的士服務的投訴不斷增加,單是去年已有逾10000宗,反映有必要加強監管。

而投訴個案當中,大部分與司機態度欠佳及濫收車資有關,其中最常見的幾宗罪,包括黑面、拒載、繁忙時間不過海及兜路等。

「報憂不報喜」欠公道

不過,業界對數字卻有不同解讀。榮泰的士聯會主席蔡強指出,現時的士每日平均載客量90多萬,故全年共10000宗投訴,所佔比例其實不高,「只係一眼望落去比較嚇人」,且有關投訴不一定涉及違法行為,有時或是司機說話較大聲、無尾音,便被乘客誤會無禮貌、服務不周,「其實都係一啲主觀感覺同情緒」。

他建議,在的士車廂安裝錄音系統,紀錄司機及乘客之間對話,以免「口同鼻拗」。

「短加長減」難搵食

對於的士業形象欠佳,蔡強不禁大呼冤枉,歸咎是少數害群之馬所拖累;其實業內也有不少敬業樂業好司機,路不拾遺、熱心助人,可惜社會習慣「報憂不報喜」,好心司機往往很少得到表揚,反映司機「做得好係應分,做得差就過分」,實在有欠公道。

至於繁忙時間不願過海,蔡不諱言是業界「恒久以來嘅習慣」,背後涉及「交更」問題,但自從設立過海的士站後,情況已有改善。

蔡強又直言,本港鐵路沿線布局及其他交通工具的覆蓋面愈來愈廣,進一步扼殺的士業的生存空間,「個餅得咁大,分嘅人就愈來愈多」。收入不穩定,加上目前考的士車牌,須具備至少3年的私家車牌,礙於時間性,有意入行的年輕人不多,「經濟唔好,揸巴士或者其他重型車,隨時好搵過揸的士,後生仔仲點肯同你捱?」

不少乘客抱怨的士司機愛揀客,的士司機分會主任杜燊棠解釋,部分情況是出於迫不得已,皆因現行的「短加長減」機制,「(的士)車程愈長愈蝕」,但畢竟生活逼人,的士司機的工作並非為興趣,「有時大家會好奇怪,點解的士司機嫌長又嫌短(車程),其實都係因為計唔掂條數。」

精神差或引致車禍

事實上,近年很多的士司機都因意興闌珊而決定轉行,加上缺乏新血補充,不少的士車行均出現「有車無人揸」的困境。

政府最新數據顯示,現時全港活躍的士司機約4萬人,平均年齡達57歲,個別的士司機為增加收入,有時甚至會「追更」工作,影響服務質素事小,嚴重者更可能危害交通安全。

精神科專科醫生曾繁光警告,任何人只要連續工作逾10小時,反應都會變慢,尤其是的士司機要面對瞬息萬變的馬路情況,一旦有突發事故時來不及反應,後果不堪設想。

另外,根據運輸署資料,去年共錄得4332宗涉及的士的交通意外,平均每日近12宗,今年上半年則有2292宗,較去年同期增加10.19%,情況不容忽視。

採訪、撰文:何倩敏、許鎮邦

現時的士每日平均載客量90多萬,全年投訴共有約1萬宗。(資料圖片)

現時的士每日平均載客量90多萬,全年投訴共有約1萬宗。(資料圖片)

精神科專科醫生曾繁光警告,任何人只要連續工作逾10小時,反應都會變慢。(資料圖片)

精神科專科醫生曾繁光警告,任何人只要連續工作逾10小時,反應都會變慢。(資料圖片)

taxi-2-20spe

「優質的士系列報道三之二」其他文章:

「優質的士系列報道三之一」: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