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人 做愛 報新聞 AI取代人類主宰世界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StartupBeat 創科鬥室」
英國著名物理學家霍金(Stephen Hawking)曾經預言,人工智能(AI)將於60年內取代人類主宰地球。然而,或許毋須等60年我們已被AI淘汰,事關今天AI在不同範疇已徹底完勝人類。
就人工智能的定義,電腦之父圖靈(Alan Turing)提出:「 如果一台電腦可以欺騙到人,甚至令人相信『它』(電腦)是人類的話,那台便可稱為人工智能。」霍金大膽預測AI將滅絕人類,為此他牽頭簽署23項AI對人類不構成威脅的原則(Asilomar AI Principles),確保這項技術的目標和行為跟人類價值觀一致,共同保障人類的利益和安全。
戰場殺人冇王管
AI應用於軍備武器出現失控,引發電腦發射核彈毀滅地球,雖仍屬科幻片情節,未來卻有可能成真,因為現實世界中,各國正展開「AI軍備競賽」。美軍早於戰場上部署大量軍用機械人,例如間諜型和攻擊型無人機、拆彈機械人等。軍用AI機械人可以不眠不休運作,若配合自動攻擊預設程式,更可毋須人類下令自行開火攻擊敵人。
意識到軍用AI的可怕,一群相關研究員及學者早於2015年發起網上聯署,建議禁止研發一切「能夠不用人類操控的自主武器」,杜絕人工智能下達殺人指令。無論如何,若把軍事作為人機對決的「第一仗」,人類肯定敗得很難看。
機械人終身伴侶
除了為人類征戰沙場,AI還介入了兩性關係,間接拖低人口增長。學術期刊Archives of Sexual Behavior研究指出,九十年代初美國人每年平均做愛60到65次,但到了2014年跌至只有53次。有專家指出,性生活持續遞減的主要原因是互聯網色情產業高速發展,近年流行的性愛機械人更是相關產業鏈的「明星業務」。
性愛機械人最新已發展至內設發熱系統,能夠保持「體溫」,而且能跟伴侶簡單對話,身體更可感應觸碰,即時作出反應。性愛機械人勢必進一步普及,甚至成為不少宅男宅女的另一半,屆時人類與人類之間的性生活恐怕會更少。
最近在倫敦舉行的Love And Sex With Robots Conference國際研討會,人工智能專家David Levy預言,到2050年機械人將具備「情感能力」,可以滿足人類的情感需要,甚至充當結婚對象。中國和法國已有民眾開創先河,要跟自己的智能機械人「共諧連理」,當中有男亦有女。
打爛創作人飯碗
一般人以為,AI的創造力不如人腦,只能取代人類重複性的工作。但對新聞從業員來說,AI卻是打爛他們飯碗的夢魘,因為AI不但會撰寫財經新聞和報告天氣,就連體育報道也可勝任。美國《紐約時報》便有一個人工智能編輯Blossomblot,懂得建議什麼文章適合放上Facebook平台。
在日本,去年有人把由AI創作的小說拿去參加《日本經濟新聞》的「星新一獎」,結果部分作品通過了首輪評審,證明AI創作文藝作品的水平能夠貼近人類。
若單看語調和筆觸,讀者根本無法判斷作者是人還是AI。AI優勢在於蒐集資料速度快,寫作時間比人類短,數分鐘就寫完一篇突發新聞,更可自行發布至社交媒體,從採訪、撰寫到發布,一條龍自行處埋。
理性投資勝人手
完全由AI操作的避險基金Simplex Equity Futures Strategy Fund ,並未受去年6月23日英國公投脫歐造成的恐慌情緒影響,在日本股市急瀉眾人沽貨時保持鎮定,結果在公投翌日基金淨值不跌反升,錄得3.4%增長。
日本對沖基金經理野村至紀表示,AI基金的程式設計師完全沒有干預過其運作,較早前的瑞士法郎與歐羅脫鈎以及希臘紓困方案公投等事件,AI基金的表現均比人類管理的基金出色。
野村認為,若計平均回報,AI未必勝過人類,但在突發事件中AI基金每每能成功跑出,因此這需要高度理智作出決定。英國脫歐當天,日本股市波幅全球最大,AI基金卻錄得回報,正是最佳例子。
難為正邪定分界
為了防範AI朝不良方向發展,今年1月全球逾2000名精英在美國加州商議出23項確保AI對人類不構成威脅的原則,呼籲由各國政府牽頭約束。與會者除了霍金,也有特斯拉(Tesla)行政總裁馬斯克(Elon Musk)和DeepMind的哈薩比斯(Dennis Hassabis)等業界領袖。
「我們正走向超級智能,亦可能是人類文明的終結。」馬克斯警告AI的出現「比核武器更危險」。既然進化速度無法想像,人類應善用這股力量,為社會謀福祉。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區塊鏈技術為數碼經濟奠基(林國誠)
近年來,區塊鏈技術在各行各業的數碼轉型發揮了重要作用,其應用已超越加密貨幣的範疇,廣泛滲透至供應鏈管理、電子病歷管理、跨境支付及版權保護等多個領域。
- Posted January 17, 2025
- 0
-
善用科技對抗網上假消息(黃岳永)
引發情緒反應的聳動標題,才能吸引讀者關注。因此,要避免受騙或成為散播假消息的幫兇,就需要具備辨別事實與虛構的能力。
- Posted January 17, 2025
- 0
-
AI醫學|化學諾獎團隊用AI 設計抑制蛇毒蛋白質
蛇毒含有複雜的毒素混合物,大部分成份是蛋白質。獲頒2024年化學諾貝爾獎的美國華盛頓大學教授貝克(David Baker),其團隊以一款人工智能(AI)軟件工具RFdiffusion,設計了全新的蛋白質,聲稱能夠抑制眼鏡蛇的三指毒素(3FTx)。
- Posted January 17, 2025
- 0
-
Microsoft Copilot|加推Copilot Chat 逐條訊息收費
微軟(Microsoft)為企業用戶推出新產品Microsoft 365 Copilot Chat,服務以OpenAI旗下GPT-4o的人工智能(AI)模型為基礎,讓用戶提出與業務相關的問題、建立工作流程自動化或產生圖像等。
- Posted January 17, 2025
- 0
-
OpenAI|美印測試 手機號碼開戶
聊天機械人ChatGPT開發商OpenAI,正於美國及印度測試一項功能,容許新用戶毋須電子郵件,以手提電話號碼註冊新賬戶,惟未計劃推廣至其他地區。
- Posted January 17, 2025
- 0
-
中國發明|極速機械豹 每秒最快跑10米
浙江大學杭州國際科創中心人形機器人創新研究院,聯合鏡識科技有限公司、凱爾達(688255.SH)焊接機器人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研發的「黑豹2.0」,號稱是全球跑得最快的「四足機械人」。
- Posted January 17, 2025
- 0
-
去中心化社媒崛興 回歸原創內容
隨着短片分享平台TikTok在美國遭封殺在即,Meta放寬旗下應用程式的內容限制,以至社交平台X(前稱Twitter)持續改動演算法等,社交媒體世界掀起轉會潮。
- Posted January 17,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