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星洲搞初創 無人機光影編織創意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StartupBeat創科鬥室」
無人機用途相當廣泛,除了航拍和送外賣,不少大型活動以至奧運開幕禮等國際盛事,均加入了無人機空中表演這一環,數百甚至上千隻無人機在空中飛翔,透過機身上的LED燈勾畫出美麗圖案。新加坡初創SKYMAGIC打正旗號主攻無人機光影表演,近日更躋身Google Demo Day Asia創業大賽最後十強。
曾參與卡塔爾國慶
SKYMAGIC創辦人兼計劃發起人Hitomi Uematsu賽前在上海接受本報訪問時指出,該公司成立於2015年,目前約有1000隻無人機,主要為小至室內舉行的品牌活動,大至國慶之類的國家級盛事,提供約7至10分鐘的無人機表演。活動當日更有「飛行員」(Pilot)駐場,協助大會控制無人機系統,例如2017年卡塔爾國慶和杜拜世界盃賽馬日閉幕禮的無人機表演,均出自該公司之手。
SKYMAGIC有4名來自不同國家的共同創辦人,受訪的Hitomi來自日本。她2008年大學畢業後,加盟日本一間互聯網廣告公司工作了6年。基於工作關係,她一直探索新的訊息傳播方式,「我想把舉目可見的天空化作傳播訊息的平台,所以要尋找一個讓我塗寫天空(draw the sky)的方法。」
隨着近年無人機急速冒起,自言熱愛電子產品(Gadget)的Hitomi,很快就愛上了無人機航拍,「在天上飛翔,不就是人類做不到的事情嗎?」她更發現,可任由人們發揮創意的無人機很適合用於大型表演,「一個控制台,即可同時操控數百架無人機飛行,這簡直是魔法!不過,當時我在日本找不到相應的技術人員。」
後來她遠赴美國深造,學成後在軟銀(SoftBank)的新加坡分公司工作,並遇上了兩位出身自南洋理工大學(NTU)的新加坡和馬來西亞人。兩人均擅長無人機技術,連同另一位中國人,4人一同在新加坡成立了SKYMAGIC,專門為大型活動提供無人機表演。Hitomi補充稱,選擇在新加坡創業,是因為她和拍檔均認為當地有亞洲首屈一指的科研大學,足以提供技術和人才支援;星洲政府亦大力支持新科技,有望讓創業大計事半功倍。
自家研發地面控制站
「不過,我們在技術開發上要面對的挑戰仍然很多。」Hitomi坦言,外界覺得無人機很危險,「所以要確保軟件和硬件高度穩定,只要有少許差錯,無人機都可能馬上『墜機』。」她透露,在技術開發和測試期間,無人機暴露出大大小小的問題,例如飛得時高時低,甚至不受控制飛到老遠,有關情況不時發生。
SKYMAGIC團隊反覆修正和測試,終於在2016年用了超過20架無人機和16500盞LED燈,配以日本傳統弦樂器三味線(Shamisen)作為配樂,成功在富士山完成了該公司首場無人機表演。項目屬示範性質,Hitomi透露,團隊選址富士山,是因為當地是日本傳統象徵;無人機則是新鮮事,「想展示新科技和傳統的對比與結合」。
Hitomi指出,目前SKYMAGIC的無人機是向廠商購置,連接由團隊自家研發的地面控制站(Ground Control Station;GCS)系統後,再經由筆記簿電腦操控,「若兼顧研發自家無人機硬件,成本和時間難免倍增。」每次舉行無人機表演時,公司均會派出兩名飛行員,協助客戶操控無人機;客戶亦可派員接受SKYMAGIC培訓,在表演時自行操控無人機。
客戶一般會構思演出內容,以及自備故事大綱(Storyboard),再交由SKYMAGIC團隊付諸實行,「但如果客戶沒具體想法,就會由我親自操刀(畫Storyboard)。」Hitomi介紹,每一場室內表演大約需要20至30隻手掌大小的小型無人機,而室外表演平均用上300隻較大型的無人機,另加一些後備機以防不時之需。
冀拓展服務提供救援
「始終室外表演較受天氣影響,需要一些體積較大、較穩定的無人機。」Hitomi坦言,天雨是無人機表演的最大挑戰,試過在杜拜升空前忽然下雨,令10隻無人機故障無法飛行;當中更有一隻表演結束後墜下,幸好下墜速度不高而且方圓無人,表演視覺效果沒受太大影響。
Hitomi直言,無人機使用年期難以一概而論,一般飛行至少100小時後才需要更換零件(例如摩打),公司亦會詳細記錄每隻無人機的飛行時間(測試飛行、綵排和正式表演均包括在內)。每隻無人機除了有機隊編號,Hitomi亦須視乎各地法律,為每一隻參與海外演出的無人機申請註冊。
公司每個月平均至少有兩場表演,Hitomi期望來年增加至每月3場,又計劃向政府部門和私人機構等傳授無人機操控技術,屆時服務可伸延至救援等表演以外的範疇。
陳子健.上海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本地傳媒善用科技創新轉型(方保僑)
香港互動市務商會舉辦的「傳媒轉型大獎」作為本港具認受性的嘉許傳媒機構獎項,旨在表揚每年在運用科技轉型、以創新方式傳遞新聞和資訊上表現出色的本地媒體機構。
- Posted February 3, 2025
- 0
-
中大科研|中大研口服配方 紓緩中重度濕疹
腸道微生物可透過血液直接影響皮膚健康。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團隊研發專為兒童及成人濕疹患者設計的微生態組合──SIM03和SIM05,並以微囊鎖活菌技術(Microencapsulation)製成口服配方,聲稱能有效促進益菌在腸道定植。
- Posted February 3, 2025
- 0
-
中大科研|疫下出生嬰過敏率高五成 腸道缺益菌 增患濕疹風險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腸道微生物菌群團隊一項研究發現,疫情期間出生的嬰兒,其過敏症發病率比疫情前出生嬰兒高近五成。
- Posted February 3, 2025
- 0
-
DeepSeek|阿爾特曼:DeepSeek令人印象深刻 OpenAI將推更好模型
低成本的內地人工智能(AI)大模型DeepSeek爆紅,競爭對手ChatGPT開發商OpenAI創辦人阿爾特曼(Sam Altman)表示,DeepSeek-R1是一款令人印象深刻的模型,尤其是考慮到它的價格。
- Posted January 28, 2025
- 0
-
DeepSeek橫空登場 料中美AI領域對等
低成本的內地人工智能(AI)大模型DeepSeek橫空登場,觸發市場對環球科技股估值過高的憂慮,重創全球AI股;有分析指出,市場反應過度,主要是由於目前的估值過高,亦有意見認為中國和美國在AI領域處於更加對等的地位。
- Posted January 28, 2025
- 0
-
「官產學研」助港轉廢為材(鄧淑明博士)
過去10年,香港人生產的垃圾量持續高企。根據政府資料顯示,香港都市固體廢物的人均每日棄置量,由2013年的1.33公斤,上升至2023年的1.44公斤,較日本及新加坡的0.88公斤高逾六成多。
- Posted January 28, 2025
- 0
-
新發明!|巨球電動平衡車 地面全方位行駛
英國YouTuber布魯頓(James Bruton)是一位瘋狂裝置發明家,繼去年4月研發世上首輛螺旋單車之後,最近他又發明大紅球電動平衡單車。
- Posted January 28,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