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從金融科技看創科局(莫乃光)

By on October 19, 2015

本文作者莫乃光為立法會(資訊科技界)議員,為《信報》撰寫專欄「專業為公」

wechat 19oct

上星期有傳媒發現7家銀行發行的部分非接觸式信用卡未有依足金管局的保安要求,存在安全漏洞。這些信用卡可以被人以智能手機的近距離無線通訊(Near Field Communication)功能讀取信用卡資料,包括卡主姓名、交易紀錄等敏感個人資料。金管局表示,事件涉及7家銀行近125萬張信用卡,並已要求相關銀行盡快採取補救措施,包括回收和更換有問題的信用卡。

早前《人民日報》刊登文章,指香港的八達通比內地的阿里雲和微信支付落後。中國的支付系統在規管較小的環境由零開始發展,靈活度高,而且市場非常龐大,這些條件有利發展金融科技。

內地的監管制度雖然較為寬鬆,但這也意味對消費者的保障有限;香港的金融體系管理一向非常嚴謹,市民對私隱和安全保障的要求較高,但對於金融科技創新企業來說,其創新的空間便相對有限,發展機會亦不明朗。對監管者來說,平衡創新、私隱、資訊安全與金融體系的穩定性,可能是最大的挑戰。

最近筆者參加了數次有關數碼貨幣的討論,來自科技、金融和創新企業的專家一致認為目前比特幣的發展猶如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的互聯網,而blockchain技術就是「電子現金」背後的關鍵。

比特幣背後的理念是開放、對等、共識、直接參與,結合開源軟體和密碼學,以點對點和分散式資料庫進行發行、交易和賬戶管理;由於交易可以即時進行,並無法偽造,所以不少銀行已經投放大量資源研究應用到金融服務的範疇。當局之前表示,比特幣沒有潛力成為貨幣,只是提醒消費者要小心投資。不過,現時海外很多跨國銀行均紛紛投入資金研究,blockchain提高營運效率的潛力不容小覷。

規管方面,紐約先行先試,推出規管比特幣的Bit Licence,但要求過於細緻,把一些較大的比特幣公司嚇走,反之有參加者認為英國分階段容許業界自訂規則,更符合業界需要。創新與法律的平衡如何能夠達致?

香港方面,財經事務及庫務局最近成立金融科技督導委員會,研究如何在平衡供求需要和監管的情況下拓展金融科技市場。筆者期望委員會以前瞻思維制訂政策方向,多諮詢業界以了解市場實際情況,避免重複規管過分嚴格,反而令創新者卻步。

立法會財務委員會上周五再次討論成立創新及科技局的撥款建議。相對於之前的討論,難得地建制與泛民發言的重點均回歸到探討實際政策,這是筆者樂見的,溝通總比互相指摘來得實際。

無論創新及科技局何時成立,有局之後能否達成跨政策局的協作、交出符合業界期望的績效指標才是關鍵所在。

新局的政策、發展願景、短中長期目標、實行的方向和量度的機制,政府都應該有所交代。金融科技和「Uber事件」正正顯示出每位政策局局長都應該有促進創新的思維,如果每個局都能把推動創新求變的思維融入日常的工作之中,成立創科局才能真正打通政府的經脈。

更多莫乃光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