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社群撮合商機 共用空間激勵創意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StartupBeat 創科鬥室」
本港商廈租金高企,共用工作空間(Co-Working Space)遂應運而生,為一班沒有辦公室的小老闆提供工作枱、茶水間、Wi-Fi及會議室等,不但營造輕鬆自在的辦公環境,更形成了一個又一個的創業小社區。為探討本地共用工作空間的發展前景,《信報》StartupBeat今次請來theDesk聯合創辦人許飈(Thomas)及VResidence創辦人蔡智文(Peter)分享見解。
主持:尹思哲 《信報》科技編輯
嘉賓:許飈 theDesk聯合創辦人
蔡智文 VResidence創辦人
尹:共享工作空間增長很快,但以往也有商務中心提供類似工作環境,同樣是共享辦公的地方,兩者有何分別?
許:初創熱潮帶動共享工作空間發展,它與商務中心不同之處在於強調社群,而且開放地方較多,讓會員之間互相認識,尋求合作機遇。全世界最大商務中心Regus,推出的廣告也主打建立社群,宣傳共享工作空間的經營模式。
舉辦活動增凝聚力
尹:Peter(蔡智文),你建立公司時有否考慮過,究竟自設辦公地方好,還是搬入共享工作空間好?
蔡:共享工作空間的吸引力在於建立社群,不時會舉辦活動,初創公司需要這些事物,但我本身也有辦公室,擁有自己辦公室的好處是同事可以布置周圍的環境,營造家的感覺。
尹:香港寸金尺土,一張辦公桌的月租起碼索價幾千元,讓人覺得很貴,共享工作空間到底有何價值?
許:如果你令旗下會員(租戶)覺得,自己擁有的不只一張辦公桌,而是整個空間,那麼他不會覺得很貴;因此,空間的設計十分關鍵。在同一張桌上工作的人士,若彼此關係良好,不會覺得缺乏私隱。
尹:有些人會標籤共享工作空間是「創業劏房」, 推動及教育市場接受這種共享概念會否很困難?
許:有人以為,一張辦公桌的月租達幾千元,覺得是有利可圖的劏房生意,那就錯了!如果以劏房形式來經營共享工作空間,失敗的機會很大,因為這樣做無法建立社群。
市場料5年增50倍
尹:有些較大型的共享工作空間,為何可以收取較貴租金?又有人願意租用?
許:我相信這種共同租用辦公室的形式是大趨勢,現在經濟前景不明朗,去年就有兩隻「黑天鵝」──英國脫歐及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飛出來。若要一間初創企業就未來3年規劃辦公室的地點及面積,實是天方夜譚。共享工作空間為這些公司提供靈活性。
有關行業甚具發展潛力,統計顯示,本港總辦公面積有2700萬方米,我估計共享工作空間只佔7萬至8萬方米,比率僅0.3%。如果5年之後比例增至10%,意味共享工作空間將有50倍增長,可望吸引資金發展相關行業。
尹:我們討論過共享工作空間,不如講得長遠點,討論共住空間(Co-living Space)。政府提過將在科學園旁邊興建一座「創新斗室」,為創業家提供住宿單位。香港存在土地問題,到底共住空間是否可行?
許:我認為共住空間的概念很好,剛畢業的年輕人難以負擔市區住宅租金,因此值得嘗試。
蔡:內地人通勤(往返工作地點)的時間比港人長,我旗下的前海員工有些從外省來,難以負擔核心區域房價,便租住深圳寶安區。由於居住位置偏遠,通勤時間很長,相信內地共住空間的需求比香港更大。
共住釋放創業動力
尹:以整個初創生態圈看,共享工作及共住空間分別扮演什麼角色?
蔡:我覺得香港的共享工作空間做得不錯,能透過舉辦活動建立社群及增加凝聚力。香港的初創生態圈仍落後於鄰近地區,例如台灣、新加坡及深圳,不是因為我們不夠努力,而是在於人才不足;加上市場細小,未能推動理應可行的意念。如果我們繼續一盤散沙,便難以跟其他地方競爭。我建議各個共享工作空間合辦更多大型活動,吸引海外投資者注意。
許:《信報》已故著名專欄作家曹仁超曾勉勵年輕人:「不要讓500呎綁住青春」,惟現時本港居住問題為年輕人帶來很大壓力,為了置業不敢創新。父母願意借500萬元給子女買樓,卻不願意借50萬元給下一代創業。若共住空間讓人覺得不一定要擁有居住單位,便可釋放資金,鼓勵年輕人為創業承受風險,對香港初創生態有正面影響。
註:以上嘉賓訪問均屬個人意見,與本報立場無關。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DeepSeek|阿爾特曼:DeepSeek令人印象深刻 OpenAI將推更好模型
低成本的內地人工智能(AI)大模型DeepSeek爆紅,競爭對手ChatGPT開發商OpenAI創辦人阿爾特曼(Sam Altman)表示,DeepSeek-R1是一款令人印象深刻的模型,尤其是考慮到它的價格。
- Posted January 28, 2025
- 0
-
DeepSeek橫空登場 料中美AI領域對等
低成本的內地人工智能(AI)大模型DeepSeek橫空登場,觸發市場對環球科技股估值過高的憂慮,重創全球AI股;有分析指出,市場反應過度,主要是由於目前的估值過高,亦有意見認為中國和美國在AI領域處於更加對等的地位。
- Posted January 28, 2025
- 0
-
「官產學研」助港轉廢為材(鄧淑明博士)
過去10年,香港人生產的垃圾量持續高企。根據政府資料顯示,香港都市固體廢物的人均每日棄置量,由2013年的1.33公斤,上升至2023年的1.44公斤,較日本及新加坡的0.88公斤高逾六成多。
- Posted January 28, 2025
- 0
-
新發明!|巨球電動平衡車 地面全方位行駛
英國YouTuber布魯頓(James Bruton)是一位瘋狂裝置發明家,繼去年4月研發世上首輛螺旋單車之後,最近他又發明大紅球電動平衡單車。
- Posted January 28, 2025
- 0
-
DeepSeek|R1免費用 自家電腦安裝教學
內地私募巨頭「幻方量化」旗下開源模型公司DeepSeek(深度求索),上周發布新人工智能(AI)模型DeepSeek R1,在數學、編程及推理任務上可與OpenAI o1、Claude 3.5 Sonnet媲美。
- Posted January 28, 2025
- 0
-
Meta重酬用家推廣IG 創作人月賺39萬
全球媒體生態系統面臨劇變,為吸引創作人推銷社媒Instagram(IG),母公司Meta據報正推出一項獎勵計劃,鼓勵對方在其他短片應用程式,例如TikTok、Snapchat、YouTube Shorts等平台推廣IG。
- Posted January 28, 2025
- 0
-
北上消費|WeChat Pay HK擴大支付覆蓋至內地個人小商戶
WeChat Pay HK宣布,即日起擴大其跨境支付覆蓋至內地個人小商戶,包括深圳的士。港人於內地小攤檔品嚐當地美食、逛花市辦年貨、乘搭深圳的士等,均可用港幣付款。WeChat Pay HK自動將人民幣交易轉為港元結算,且不收手續費。
- Posted January 27,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