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創科局的通過與前瞻(莫乃光)

By on November 9, 2015

本文作者莫乃光為立法會(資訊科技界)議員,為《信報》撰寫專欄「專業為公」

立法會財委會通過撥款成立創新及科技局,漫長的審議過程終於結束。(資料圖片)

立法會財委會通過撥款成立創新及科技局,漫長的審議過程終於結束。(資料圖片)

立法會財委會通過撥款成立創新及科技局,漫長的審議過程終於結束,創科局的對錯爭議暫告一個段落。回看過去爭取重設科技局的努力和過程中,從2002年資訊科技及廣播局殺局,到2007年工商及科技局納入商務及經濟發展局,一直都不是一個政治化的議題。筆者希望討論回到實際層面,把握機會帶來改變。

回看2012年,上屆政府應當時的候任特首要求,於卸任前向立法會要求優先處理「五司十四局」,議案因各種原因而遭否決;然而,當時議員最反對的並非建議中的資訊及科技局。不少人也許已經忘記,根據當年的投票紀錄,54名列席議員(主席不投票),27票贊成、25票反對(泛民23票,加上詹培忠和謝偉俊2票)、1票棄權(葉劉淑儀),結果議案不獲通過。建制派和政府對外不斷把責任單方面歸咎民主派議員,是筆者感到奇怪的事。

近期建制派不斷重複的「拉布3年」,隱瞞事實和誤導大眾,意圖製造紛爭。筆者於2012年9月當選立法會議員後首次會見梁振英的時候,要求分拆成立科技局。當時爭議不大,甚至得到泛民主要政黨支持的建議,卻不幸地被拖延至2014年1月的《施政報告》,錯失了一年半時間,豈料之後社會政治議題白熱化,政府才建議成立縮小版的創科局。

創科局在財委會的討論,是從今年初抽調議程,提前討論創科局撥款開始,至通過不夠10個月,當中政府兩次於2月和7月在議程死線前「闖關」,營造「拉布」觀感,加上誇大「拉布3年」,是令創科局政治化的背後原因之一。

展望將來,創科局成立後必須正視創新科技未能發展的起因,其實都與政府有關。例如部門各自為政、官僚因循、法例落後科技現實、政府不夠主動採購本地科技產品和服務,加上價低者得的投標政策不利創新科技,卻帶頭大量外判而影響行業生態和吸引人才的能力。

除了增加支持科研和創業活動之外,新局長必須協助8萬多名資訊科技從業人員改善前景,否則只是口惠而實不至。

從過去資訊科技及廣播局的4年經驗看,曾經有段時間高調推出創新及科技基金、數碼港、科學園、應科院等措施和機構,卻缺乏跟進和深化的政策支援,至今仍然未能創造出科技產業的生態環境,只因撥款集中於研發、創業等易於得到掌聲和注意力的活動,但卻忽視較長遠和基本的發展因素,包括政府採購、人才培訓等方面。創科局作為重新出發的第一步,切忌重蹈覆轍。

新局的首個挑戰,將會是面對批評和多元意見時如何面對,所以應是放下偏聽,別以政治為先,多促進公民參與,廣開民意渠道,訂立發展藍圖和目標等,以行動落實願景。

更多莫乃光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