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AI也會做夢嗎?(黃岳永)

By on December 8, 2023

本文作者黃岳永為香港科技大學副教授兼高級顧問(創業),為《信報》撰寫專欄「科網人語」。

人工智能(AI)快速發展,不少科幻作品的情節已成為現實,AI或機械人會否如人類一樣擁有思想感情,相信是不少人及科學家想要探究的範疇。正好在網上串流平台Netflix看了《Pluto冥王》,故事背景建立在人類和機械人共同生活的世界,機械人與其說是「機器」,反而更近似另一個與人類共存的生命種族,不禁有感而發想到:「AI也會做夢嗎?」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com

1968年科幻小說家Philip Dick出版小說Do Androids Dream of Electric Sheep?,中文版譯作《銀翼殺手》。這本書被視為科幻小說史上重要作品之一,原因在於其對人類與仿生機械人的探討,後來科幻書迷喜愛以「會不會做夢」作為判斷人和AI的依據。

本着「有事問AI」的做法,筆者在ChatGPT一歲生日時向其提出一個問題:「AI會做夢嗎?」ChatGPT馬上以「自己」為例,明確表示AI是不會做夢的,並且作出詳細解釋:AI本身沒有主觀意識,亦不像生物有睡眠或清醒狀態,所有功能均是來自數據處理和演算法,純粹根據程序指令運行,不會想像或做夢。

不過,AI時不時會出現「幻覺」(輸出欺騙性數據的傾向),這算不算是在「發白日夢」或存心欺騙?ChatGPT的回應是兩者本質完全不一樣,人類的幻覺和白日夢是植根於人類心理學,而AI「幻覺」背後機制則取決於AI程式設計。

先說人類的幻覺和白日夢,兩者都涉及想像與感知。幻覺是在沒有外部刺激情況下產生的知覺或感覺,通常與精神健康狀況或神經系統疾病有關;白日夢是一種有意識、充滿想像力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思維會游離,創造出與當前無關的場景或想法。

AI的「幻覺」通常是指資料錯誤或對其曲解,這是源於演算法限制或訓練資料偏差的結果,而不是想像的過程。雖然結果可能看起來相似(出現意外或錯誤解釋),但這些現象的起源和本質,與人類的幻覺和白日夢不同。

AI可以從資料中學習,並能根據學到的模式生成新內容,從而提供嶄新視角、想法或類比,來幫助擴展人類的想像力。然而,這一過程缺乏自我驅動意識,因此AI仍無法取代人類本身的「想像力」。雖然AI不會做人類意義上的夢,但它可以成為創意過程中的合作夥伴,幫助人類把自己的想法形象化或清晰化,讓我們可以真正「夢想成真」。

更多黃岳永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