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女強人轉「營」 智能「搭訕」追蹤保健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StartupBeat創科鬥室」
人工智能(AI)大行其道,黃婉華(Amice)推出的個人健康管理手機應用程式(App)ReHealthier亦加入了AI技術,能透過聊天機械人評估用戶的健康心態,並追蹤保健任務的進度。該軟件的奧妙之處在於搭訕式詢問,這項用心的智能設計,令保持健康再無壓力。
ReHealthier是Amice創辦的BACHcode公司的重點項目,通過「智能教練」和任務遊戲,了解用戶身體狀況、飲食習慣、活動水平及危機意識,從而設計出個人化的健康管理方案,應用程式將於今年中正式推出。
「營養師總不能24(小時)乘7(日)解答客人疑難吧,他們應該專注有溫度的服務,不少客人喜歡跟專家談談,感覺較實在。」Amice表示,有些客人則較害羞,或因太忙沒填寫健康手冊,又不想交白卷,於是減少見營養師。
「AI可愛之處是它沒有主觀思想,不會批判用戶懶惰,大家都願意說出問題。」Amice指出,「說到底,AI的基礎資料,都是由人手輸入及訓練運算的。如何藉AI幫助營養師提供更好的服務,這才是關鍵。」
程式太煩如趕客
問題是,沒有用戶的資料,AI就無法分析其心態。Amice坦言,如何運用提示,引導用戶輸入資料很講技巧,「如果一開始就問人100條問題,太煩厭,不刪App才怪!而且,港人非常重視私隱。」
以「飲水」任務為例,當用戶飲水量達標,程式內置的「智能教練」就會流露感激表情。而揀選回應對白時,究竟是客套的「不用客氣」,還是「不用謝,我也幫助了自己」,就反映他的積極程度。AI能根據這些資料,作出合適的溫馨提示、餐廳推介等,鼓勵用戶堅持健康行為。
「App有計分制度,若見到用戶的健康態度未達到目標水平,智能教練就會搭訕,主動在手機發出訊息,着用戶進入聊天室傾偈。」Amice期望,程式可帶來有趣和開心的體驗,「讓大眾保持健康並無壓力,可以循序漸進,把健康行為滲入生活。」
AI不會取代人類
進行市場調查的最初階段,有些營養師已感到不安,擔心「Chatbot能夠解答營養資訊,豈不是取代營養師?」科技進步,確實會淘汰某些工種,黃婉華比誰都清楚,因為她曾經「被轉型」。她熟悉IT和營養學的生態圈,相信AI能幫輕營養師工作,而不會「消滅」對方,更直言「人如果不用AI,一定會被取代。」
在大學念機械工程的Amice,畢業後投身資訊科技行業十多年,曾從事銷售和市場策劃,為企業制訂系統整合方案,「但隨着資訊發達,很多公司變得聰明,能自行解決IT問題,我開始想,自己的價值在哪裏?」
其後她預視到,健康科技將是下一個熱潮,於是工餘修讀營養學高級文憑課程,後來轉到醫療公司從事銷售及市場策劃工作。
「以前的技能,IT、營養學和醫療系統知識全都沒有荒廢,可更好地活用。」她深信經驗永不過時,最近創辦了公司,自己的路自己走。
新產品用戶難求
根據衞生署2014至2015年度人口健康調查報告書,有39.6%的15歲或以上人士表示經醫生診斷患有一種或多種慢性疾病,如高血壓、血膽固醇過高、糖尿病等。另有研究指出,早期行為干預能改善健康習慣,大大降低患慢性病的風險。
Amice解釋,「會去健康講座的人,本身已有保健意識。我們要motivate的是不健康的用戶。」然而,物色試用者是一大挑戰,第一階段需要基本用戶,提供回應和數據以優化產品,但新產品不易吸引人使用。
為增加其專業性和認受性,Amice積極參加大型培訓計劃,如香港科技園「科技網動科技創業培育計劃」,以及醫療企業拜耳(Bayer)舉辦的「Grants4Apps香港區創企培育計劃」,通過連結不同的戰略夥伴,實現「一加一大於二」。
政策加持更給力
港府早前公布智慧城市藍圖,提到在2022年或以前分階段推行第二階段電子健康紀錄互通系統,支援擴大可互通資料範圍,研究開發「病人平台」,鼓勵病人主動管理個人健康。Amice形容,新公布好比及時雨,「看到風正吹過來,多人談論的話,推廣產品會事半功倍。」
Amice認為,若能在醫療數據平台上,加入私人電子健康紀錄,讓醫護人員進一步掌握求診者生活習慣、作息資料及保健意識,對做得好的初創會是一份支持。她又說,不少市民都很擔心私隱問題,「政府最好能教育大眾利用大數據的意義,以及如何保障個人私隱,否則不論政府或初創,都很難推行新構思。」
採訪、撰文:蕭瑩盈
[ English Version]
BACHcode launches AI-enabled nutritionist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區塊鏈技術為數碼經濟奠基(林國誠)
近年來,區塊鏈技術在各行各業的數碼轉型發揮了重要作用,其應用已超越加密貨幣的範疇,廣泛滲透至供應鏈管理、電子病歷管理、跨境支付及版權保護等多個領域。
- Posted January 17, 2025
- 0
-
善用科技對抗網上假消息(黃岳永)
引發情緒反應的聳動標題,才能吸引讀者關注。因此,要避免受騙或成為散播假消息的幫兇,就需要具備辨別事實與虛構的能力。
- Posted January 17, 2025
- 0
-
AI醫學|化學諾獎團隊用AI 設計抑制蛇毒蛋白質
蛇毒含有複雜的毒素混合物,大部分成份是蛋白質。獲頒2024年化學諾貝爾獎的美國華盛頓大學教授貝克(David Baker),其團隊以一款人工智能(AI)軟件工具RFdiffusion,設計了全新的蛋白質,聲稱能夠抑制眼鏡蛇的三指毒素(3FTx)。
- Posted January 17, 2025
- 0
-
Microsoft Copilot|加推Copilot Chat 逐條訊息收費
微軟(Microsoft)為企業用戶推出新產品Microsoft 365 Copilot Chat,服務以OpenAI旗下GPT-4o的人工智能(AI)模型為基礎,讓用戶提出與業務相關的問題、建立工作流程自動化或產生圖像等。
- Posted January 17, 2025
- 0
-
OpenAI|美印測試 手機號碼開戶
聊天機械人ChatGPT開發商OpenAI,正於美國及印度測試一項功能,容許新用戶毋須電子郵件,以手提電話號碼註冊新賬戶,惟未計劃推廣至其他地區。
- Posted January 17, 2025
- 0
-
中國發明|極速機械豹 每秒最快跑10米
浙江大學杭州國際科創中心人形機器人創新研究院,聯合鏡識科技有限公司、凱爾達(688255.SH)焊接機器人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研發的「黑豹2.0」,號稱是全球跑得最快的「四足機械人」。
- Posted January 17, 2025
- 0
-
去中心化社媒崛興 回歸原創內容
隨着短片分享平台TikTok在美國遭封殺在即,Meta放寬旗下應用程式的內容限制,以至社交平台X(前稱Twitter)持續改動演算法等,社交媒體世界掀起轉會潮。
- Posted January 17,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