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降接觸點留客?(CMRS陳迺恆、Cloudbreakr王江源)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StartupBeat創科鬥室」
Facebook(fb)早前在6個地區測試篩走「生活時報」所有非付費專頁內容,令媒體廣告界人心惶惶。今期《信報》Startupbeat請來CMRS創辦人及集團董事總經理陳迺恆,以及擅長數據分析的Cloudbreakr行政總裁王江源,討論fb近期動作的影響及應對方法。
主持:尹思哲 《信報》科技編輯
嘉賓:陳迺恆 CMRS創辦人及集團董事總經理(Mark)
王江源 Cloudbreakr行政總裁(Edwin)
尹:雖然fb聲稱這只是試驗計劃,但有很多媒體、廣告界人士,甚至一些KOL(關鍵意見領袖)都發現,平台上的自然接觸率愈來愈低,你們又感覺到嗎?
陳:fb自然接觸率下跌是事實,只差在跌至什麼程度而已。尋找應對方法已是行內基本求生術,所以我認為,就算fb把自然接觸率降至零,與現時的差別其實不大。
我從2008、2009年起幫客人管理fb,當年未有廣告帖文,全靠自然接觸。大家十分用心製作有趣、有價值的內容,從而接觸更多用戶。當年的自然接觸率曾經達到雙位數字,社交平台的宣傳效果非常顯著,亦十分適合傳統媒體發展,惟現時的效果慢慢下降。
設多個平台推廣
王:我的公司成立兩年,擁有一個媒體數據庫,從中可看到這兩年的變化。現時大部分的傳統媒體,以及網絡作家的自然接觸率,都維持在零點幾至1%的範圍內,很難再低。如果賬戶不斷更新或有新追蹤的話,其比率亦會高一點,達1.5%至3%都是有的。
尹:Edwin,你公司的工作內容是什麼?fb減少自然接觸率,對你有何影響?
王:我們主要分析媒體數據,資料亦有來自數據庫及搜尋引擎。此外,我們也在媒體廣告方面提供相關的市場策略服務。若自然接觸率下降,除影響專頁創作人,客人亦要在廣告上多花心思,例如考慮經營多個平台,再按照其反應衡量贊助、合作等項目。
尹:專頁用戶的自然接觸率愈來愈低,他們更需要了解不同平台的參與度,對你們而言會否帶來機會?
王:我們的平台本來就很開放,用戶只要登入賬戶,就可看到自己及不同媒體近期在社交媒體的表現,或近期流行的玩意。這對他們有很大幫助,尤其在找靈感或人氣下跌時。
硬銷產品如趕客
陳:近期我們的模式有點改變,一開始主要做好策略及內容管理,首先要下定義,再研究策略。現時接觸率減少,漸漸要開始做廣告,故我們把廣告策略加到服務中。
此外,若有客戶想走捷徑,直接把廣告稿件及影片出帖,不理會參與度,只想「Boost爆佢」,他想要什麼效果,我就把價錢計給他看,但問題是這種做法沒理會用戶感受,在社交媒體上未必可行,或會帶來其他挑戰。
不過,有關改變對我們收入影響不大,惟廣告商要增加預算。過去我們花心思在內容上,但現在不僅要做好內容,還要多花錢落廣告,以增加接觸率。
尹:Mark,你公司的項目仍以fb為主嗎?
陳:沒錯,雖然年輕人較少用fb,但他們只是不登錄,很少把賬戶刪除。業界不會只觀察讚好或追蹤人數,還要看每月活躍用戶,以及使用頻率等數據。在我眼中,Instagram的市場定位,就如傳統品牌的年輕路線。打個譬如,無論你走到何處,都只是由A商場走到B商場而已,全在同一範圍內。他們的後台數據都是通用,變相知道兩邊的使用情況。
尹:Edwin,根據你平台數據,香港現時最紅的KOL是誰?
王:時代變遷,以前有影響力的人大多有背景,如編輯、專欄作家等。社交平台的特性是,所有事物都轉得很快,各領域都有不同的領袖代表。很難說誰是今年最紅,只能說本周、本月金榜,如能夠連續5星期都成為本周最紅的人物,實力已非常強。單一日最強的KOL計有曹星如、瓊姐、沈卓盈等,他們上榜是因為保持日常參與發帖,最近支持度亦見增加。
KOL花無百日紅
尹:「散工經濟」逐漸普遍,不少人都想成為KOL。你們會建議身邊的朋友入行嗎?
陳:可行,但很難,現時空窗期已過,加上KOL需要天時、地利及人和配合。過去的藝人有影響力,但現在素人的力量有機會超越藝人。要先想一下什麼內容才吸引人,亦要能在媒體曝光,才會有人認識。
王:我認為先要回到根本。首先,要知道自己是否愛分享的人,以及對行業有沒有經驗。你需要對某範疇有興趣,而且把範圍收窄,才會吸引人提起興趣看。如自己對某個行業的經驗豐富,大家又喜歡那些內容,這對本身的職業也有幫助。
註:以上嘉賓訪問均屬個人意見,與本報立場無關。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決策者慎防勝利沖昏頭腦(車品覺)
「熱手效應」(Hot-hand Effect)來自1985年美國心理學家吉洛維奇(Thomas Gilovich)的研究,他們分析了美國職業籃球聯賽(NBA)球員連續成功投籃的數據,所謂「熱手」更多是觀察者一種認知偏見的現象。
- Posted November 27, 2024
- 0
-
房地產科技|MTR Lab加盟城越拓地產科技
中國專注房地產科技(PropTech)創新的企業聯盟城越UrbanLab昨天宣布,港鐵(00066)全資子公司MTR Lab正式加盟為新成員,雙方將攜手在綠色創新、智慧城市等深度合作。
- Posted November 27, 2024
- 0
-
念力操控|Neuralink新試驗 念力控制機械臂
億萬富豪馬斯克旗下神經科技公司Neuralink,周二獲准啟動新可行性研究,透過N1植入物及腦機介面,讓志願者以念力控制機械臂。Neuralink發文形容,此舉不僅恢復數碼自由,亦是恢復人身自由重要第一步。
- Posted November 27, 2024
- 0
-
AI工具|美八成年輕領袖 上班採用AI工具
任何流行的辦公室技術往往吸引年輕人搶先使用。生產力應用程式Google Workspace委託哈里斯民意調查機構,訪問美國1005名年齡介乎22至39歲、主要為領導層的全職工作者,以探討其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使用情況。
- Posted November 27, 2024
- 0
-
AI耶穌|瑞士教堂辦告解 已跟千人互動
位於瑞士琉森的彼得禮拜堂(Peter's Chapel),今年8月起破天荒在告解室引進實驗性質的藝術裝置Deus in Machina,並於今天(27日)分享專案成果。這位「人工智能(AI)耶穌」以桌面電腦運算,在熒幕呈現數碼臉孔。
- Posted November 27, 2024
- 0
-
AI機械人高峰會|人形機械人齊集香江較勁 生產力局開峰會 推動技術落地
香港生產力局昨天在港舉辦「粵港澳大灣區國際人工智能與機器人高峰會2024」,探討先進製造、新能源、生命健康科技、大語言模型等前沿科技發展及應用,現場亦展示各款前沿人形機械人。
- Posted November 27, 2024
- 0
-
晶片大戰|小米據報自主設計晶片 料明年量產
彭博引述知情人士報道,小米正為其即將推出的智能手機準備一款自主設計的移動晶片,以減少對外國供應商聯發科(MediaTek)和高通(Qualcomm)的依賴,該晶片預計2025年開始量產。
- Posted November 26, 2024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