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搞FinTech 內企優勢大(信析)
金融科技(Financial Technology,簡稱FinTech)被公認為未來金融發展的大趨勢,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重要元素。FinTech結合了金融服務(Financial Services)與資訊科技(Information Technology),在全球支付、清算及金融服務方面的影響日漸顯著,奈何本港在FinTech的發展稍嫌落後,明顯被後來者如中國拋離。
本港的八達通早於1997年開始使用,可說是世界上最早發展及最成功的電子貨幣,而普及程度更是世界之最。然而,近年線上線下流動支付明顯有後來居上之勢;相比之下,過去一直在本港佔據壟斷地位的八達通,近年發展無疑裹足不前。針對支付平台的監管,金管局早前發出首批5家儲值支付工具牌照,包括螞蟻金服旗下的支付寶錢包、騰訊(00700)旗下經營WeChat Pay的財富數據、八達通、香港電訊(06823)旗下的Tap & Go「拍住賞」,以及TNG。
從正面角度來看,適當的監管可令消費者更有信心使用儲值支付服務。不過,在這次發牌上,金管局卻採用了彈性較低的「正面清單」方式進行監管,意味持牌企業若要推出創新服務,或須經過監管當局審批。這做法會否窒礙行業在港的創新發展,需要時間觀察。
金管局表示,在這次發牌過程中收到20家公司申請,內地企業佔三成。內地大型企業一直非常熱中FinTech投資,例如兩大電商阿里巴巴(Alibaba)及京東商城(JD.COM)等。研究機構埃森哲(Accenture)統計顯示,亞太區FinTech企業的融資金額,截至今年7月底止已高達96.2億元(美元.下同),較2015年全年42.6億元增逾倍;當中,中港兩地FinTech企業佔逾90億元【圖】,大幅拋離排第二位的印度(只有約3.39億元)。反觀北美及歐洲,同期FinTech融資額分別只有45.8億及18.5億元,相差一大截。
不過,單計融資交易宗數,北美及歐洲仍然高於亞太區,分別錄得509及230宗,亞太區僅192宗。這反映亞太區FinTech企業融資額顯著增長,主要來自少數內地企業獲得巨額融資。以中國平安(02318)旗下P2P金融平台「陸金所」為例,今年1月就完成12億元融資,估值達到185億元;今次獲發儲值支付工具牌照的螞蟻金服,4月亦獲得45億元融資;市場更盛傳螞蟻金服最快今年啟動上市程序,估值或高達600億元。
從目前趨勢看,FinTech的發展空間仍然非常龐大,特別是內地個別科技巨擘由於擁有獨特營運模式,難以被其他外來競爭者取代;加上它們普遍擁有強勁現金流,在未來仍可持續大灑金錢進行研發,相信這些科技巨無霸的優勢有望延續一段頗長日子。
回說港股,恒指繼續在23000點水平窄幅上落,且一周波幅只有543點,仍是牛皮待變格局。RSI再次逼近70超買水平,對上一次港股明顯出現突破已是去年4月「大時代」。除非有更多利好消息,否則港股走勢可能再次回軟。
恒指重要阻力為23400點左右,亦即前下跌浪的50%反彈水平,以及去年10月高位及成交密集區頂部。若未能突破,回落機會頗大。
更多信報投資分析部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