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間智慧型醫院 重社會責任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
馮康認為,成立智慧型醫院,以物聯網支援病人求醫流程等,可減少醫院藥物和消耗品的浪費。(黃俊耀攝﹚
由馮康領軍籌建的中文大學醫院,預計最快2020年首季投入服務,屆時將成為本港第13間私家醫院,提供600張病床;他透露,14層高的大樓,現已蓋到第11層,正採購大型儀器如磁力共振和電腦掃描等。
藉套餐收費增透明度
由於醫院定位為非牟利私院,獲政府借貸40億元,須負起社會責任,重責之一是為求診病人減省不能預見的開支,為達目標,未開源先節流,會發展為首間智慧型醫院,利用資訊科技系統和人工智能(AI),控制物流開支減成本。
馮康又說,中大醫院的基本定位是社會責任,收費要合理和高透明度,以配合政府政策,尤其是自願醫保和醫療改革,若以西洋象棋比喻,「我們是一隻棋子,由政府指揮,當然希望自己是一隻后(Queen),而不是一隻卒,在整個(醫療)系統發揮作用,與各業界合作,其他私院既是競爭者,也是合作夥伴,協助改善香港醫療體系。」
宏大目標如何實踐?他解釋,病人怕光顧私家醫院,最大原因是難預計開支,「本來以為10萬元可解決,最後付出卻可能是20萬元、30萬元,我們要利用套餐價,增加收費透明度和可預測成本,做一個手術確保是10萬元就可出院,無其他額外收費,這是很重要的元素。」
擬引機械人配藥省成本
口講容易,馮康認為要說到做到其實很難,因醫院最大開支是醫護薪酬,相關開支不能慳,成為智慧型醫院,可達到病歷無紙化,以物聯網支援病人求醫流程等,減少醫院藥物和消耗品的浪費。
「在公院,藥物上到病房,醫生更改成分後,如果用不完送回藥房,會因安全問題丟掉;而消耗品有6個星期或兩個月儲存量,會『責』住錢,是成本的一部分,如果物料流量控制得好,就不用儲存太多。」
另外,中大醫院亦計劃仿效外國,引入機械人配藥,除了省成本外,也可減少出錯。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