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競藉贏大賽增認受性 (香港電子競技鍾培生)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StartupBeat創科鬥室」

年輕人若想做電競選手,除了天分及做人態度,亦要了解產業生態,熟悉行內的遊戲規則。(香港電子競技網上圖片)
近年電競躍升為國際賽事,有本港選手剛於印尼亞運,在《爐石戰記》遊戲項目奪冠,為金牌榜取得「零的突破」,成為年輕人的夢想行業。《信報》StartupBeat請來香港電子競技有限公司(HKEsports)創辦人鍾培生(Derek),探討電競的發展趨勢及機遇。
主持:尹思哲 《信報》科技編輯
嘉賓:鍾培生 香港電子競技創辦人
尹:作為電競行業專家之一,你認為本港應該如何發展?
鍾:適逢本港電競代表於亞運賽事奪冠,加深港府、業界以至市民對行業的了解,惟各持份者的認知並不同步。舉例說,港府鼓吹發展電競,惟目前未有相關部門負責,發展目標含糊。若要推動電競,可從認受性及產業兩方面着手。
首先就認受性而言,以南韓為例,當地20年前已發展電競,玩家技術非凡,經常勝出各項賽事;政府亦投放巨額資源支持三星(Samsung)、Korea Telecom等國企,代表公司參與賽事。本港的電競選手若能於未來的奧運項目奪金,認受性亦會大幅提升。
就產業層面而言,最重要是賺到錢。不過,目前全球未有一個城市能單靠電競行業走下去。現時市場所得的收益,主要歸於大型遊戲公司所有。本港若能訂立發展目標,捕捉電競產業的商機,前景相信愈趨明朗。
外判項目衍生商機
尹:現時各大遊戲公司都積極搶攻電競項目,本港電競產業商機何在?
鍾:年輕觀眾的喜好已從電視走向網上視頻,當中遊戲視頻最受歡迎;電競項目商機處處,有遊戲公司為了延長遊戲壽命,透過不斷舉辦賽事獲取更大收益。
然而,一些大型遊戲供應商,例如騰訊(00700)等,即使他們透過舉辦賽事能夠賺取99.8%利潤也好,亦不會全權負責整個電競項目,或會外判小量硬件項目出去,例如選手服飾等工作,讓產業從合作關係獲利。此外,賽事轉播等媒體亦不乏收購的機會。我預計成功的人,他們賺取的錢將愈來愈多。
尹:那麼大型遊戲公司,他們持有知識產權(IP),會否壟斷遊戲市場?
鍾:個人認為,大型遊戲公司自有不同策略。以海外企業為例,可依賴Facebook等平台作用戶獲取(User Acquisition),其收益最終或由Google Store、iOS等各渠道瓜分。反觀內地市場,卻沒有Google Play。以騰訊為例,它旗下有微信(WeChat),其收益較為集中。要進軍內地遊戲市場,需要以夥伴形式合作,在市場獲取較大市佔率。

電競選手在比賽中,不但有運動員身份,亦要扮演藝人角色。(香港電子競技網上圖片)
做選手須具備三條件
尹:若新一代想入行,以選手身份進軍電競界,你有何建議?
鍾:成為電競選手,必須具備三大條件,包括天分、對遊戲與賽制的認知,以及選手的心態。
首先,現時本港的全職選手大約有10人,身價不算特別高,跟一般運動員相若。要成為電競選手,除了要兼顧學業,於電競亦要有天分,積極參與學界、業餘賽事,於遊戲穩佔較高排名,妥善裝備好自己。
其次,對電競的生態圈,以至整個遊戲及賽制,要有一定程度了解;另一方面,掌握對手出招的想法,增加出賽的勝算。譬如足球賽制中10比11,即使獲10分的球隊亦可以是落敗者;得分1比0,獲1分的一隊,最終可以是贏家。
最後,專注、良好的態度亦是致勝之道。若要以出色電競選手為目標,獲得家人、朋友的支持,與隊友的溝通協作,同樣十分重要。電競選手在比賽中,不但有運動員身份,亦要扮演藝人(Entertainer)角色。若與隊友關係不好,就難以獲得觀眾支持。
入行先了解業界生態
尹:除了投身電競選手,還有什麼發展機會?
鍾:要進軍電競行業,必須要了解產業,尤其是生態系統,明白「錢從何來」。例如選手為何有不同身價,而班主又如何賺錢,以養活旗下的團隊。這些知識都是最基本的,否則遑論入行。
若自認極具潛能,建議投身大型遊戲公司,年輕人的起薪點大概與醫生、律師的待遇相若。遊戲公司有不同發展部門,例如遊戲設計、電競項目等,亦要人手跟班主溝通;此外,亦有電競補習班,或者於媒體平台做,預算多更可培育團隊,有各種的入行途徑。惟遊戲公司的內部,一般已有評述職位,故發展空間有限。

鍾培生(左)認為,本地推動電競產業須先爭取認受性,方能賺錢及挽留人才;旁為尹思哲。
註:以上嘉賓訪問屬個人意見,與本報立場無關。
(編者按:尹思哲最新著作《初創起義》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創業信念(鄧淑明博士)
眾所周知,創業的成功率非常低,能慶祝開業一周年的不足一成,而可以捱過5年的普遍只得3%,而香港更低於1%。
- Posted April 2, 2025
- 0
-
GenAI技術突破到應用變革(黃莹博士)
隨着人工智能(AI)科技迅速發展,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已成為當前全球科技創新的核心焦點。
- Posted April 2, 2025
- 0
-
Runway|Gen-4合成短片風格統一
美國人工智能(AI)初創Runway向所有收費用戶,推出全新影片合成模型Gen-4,維持連貫的世界環境,保留每個畫面的獨特風格、情緒及電影元素。
- Posted April 2, 2025
- 0
-
OpenAI融資|籌3120億 科企融資新高
聊天機械人ChatGPT開發商OpenAI周一(31日)宣布,獲得新一筆融資400億美元(約3120億港元),創下私營科技企業融資紀錄新高。
- Posted April 2, 2025
- 0
-
AI造假|網民用AI偽造收據騙取積分
法國學術機構YNOV Campus數碼學習總監切諾爾在Linkedln發帖,介紹如何在ChatGPT等AI模型,輸入一張真實餐廳賬單後,再以AI修改日期及價錢,之後生成一張虛假賬單的例子。
- Posted April 2, 2025
- 0
-
Microsoft|Copilot+ PC擴至三大晶片平台
微軟(Microsoft)開始把Copilot+ PC電腦的人工智能(AI)功能,擴展至英特爾、AMD及高通三大平台,適用晶片型號為Intel Core Ultra 200V、AMD Ryzen AI 300及Snapdragon X Series系列。
- Posted April 2, 2025
- 0
-
ChatGPT模仿畫風|掀侵權爭議 AI訓練無授權條文 存灰色地帶
美國人工智能(AI)初創OpenAI最近升級ChatGPT圖像生成功能,社交平台隨即湧現大量迷因漫畫圖片,大多模仿日本動畫工作室「吉卜力」(Ghibli)風格。
- Posted April 2,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