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必爭主婦心 (高天佑)
疫情又爆第N波,食肆限聚令再收緊,很多人相信要繼續依賴外賣App。其中一個以「熊貓」為名的外賣App近日乘勢增設買餸服務,為客人採購食材及超市日用品並送上門。事實上,內地的美團(03690)和阿里巴巴(09988)正就「社區團購」展開大戰,美國Amazon也推出超市產品「半日達」送貨服務。這些趨勢反映出,隨着電商網購邁進「下半場」,家庭主婦(及主夫)成為兵家必爭的目標客源。
社區團購節省物流成本
電商團購概念早於2010年左右便一度興起,以Groupon和Cobone兩大企業為代表,模式建基於「薄利多銷」,集合足夠多的訂單,藉以向供貨商爭取優惠價錢,憑着規模效益達致多贏局面;如今1.8萬億元市值的美團,也是靠經營團購起家(美團的「團」字源於此)。不過,這種概念曇花一現,皆因網購的主要成本是物流運輸,而團購客戶卻分散各地,企業「慳錢」效益不似預期,美團後來轉型為外賣App才得以翻身展翅。
現時炙手可熱的「社區團購」,則可說汲取了早期的失敗教訓,顧名思義是以「社區」為基礎。舉例說,這種模式若在香港推行,將憑GPS系統把客戶劃分為不同小區(例如太古城區、鯉景灣區等),每個小區集合到足夠訂單便可成交,貨物集中送抵太古城後,不論是買家自己落樓取貨,抑或由一個快遞員逐戶派上門,均具效益,避免了當年物流成本高昂的弊病。
更進一步,目下大數據及人工智能技術遠較10年前成熟,電商企業某程度上不難「預測」客戶訂單量,所以「社區團購」有條件主打食材及日用品,除了每日高頻率使用的柴米油鹽之外,更能供應「當造」及應節食品。例如蟹季的大閘蟹、夏天的榴槤、做節用的雞鴨鵝等等,電商企業預知主婦/夫肯定有需求,便可提早採購甚至運送。一方面團購獲享優惠價格,同時能確保貨源充足、質素優良、新鮮送到,試問主婦/夫們怎不心動。
換句話說,「社區團購」其實是搶街市和超市的生意。儘管現在很多主婦/夫仍然會落街買餸挑選新鮮食材;但當他們試過團購,覺得快靚平(例如夜晚下單翌晨送貨,或者上午落單下午送貨)便可能會上癮,起碼勝在毋須「拎餐死」,尤其適合需要返工、湊仔,沒時間慢慢逛街市,卻又不想餐餐食外賣的家庭。
中高齡用家如市場藍海
同樣重要的是,比起年輕人群體,主婦/夫們的網購滲透率相對較低,其潛在購買力卻絕對不低。他們倘參與過「社區團購」並感到滿意,隨時會愛上網購,甚至使用電子支付及網絡金融服務,對於網企「獲客」極具戰略意義。
人同此心,Amazon早前在美國推出食材及超市產品「半日達」送貨服務,主要也是建基於該網企在2017年斥137億美元收購、擁有約500家分店的Whole Foods超市集團,以每家超市分店3英里半徑為覆蓋範圍,再配合大數據和AI預測,務求達致貨色豐富、規模效益(價錢低廉)與快速送貨(新鮮及時),擺明要踩入美國超市巨擘Walmart及Costco的地盤,跟它們搶奪主婦/夫客源。(值得一提,股神畢非德旗艦巴郡在第三季清倉了所有Costco股票,跟這隻愛股講再見,或因預視到傳統超市行業將迎來惡戰。)
本港方面,「熊貓」外賣App剛增設買餸服務,既能善用外送員人力(例如下午時段較少人叫外賣,正可派送食材及日用品),又能讓客戶偶爾煮一頓「住家飯」,不用餐餐食外賣。另外,香港電視(01137)早前收到政府數千萬元「保就業」津貼後,決定撥出2000萬元為長者提供購物優惠,並聘請教學專員每日在門市教長者裝App、網購,無非想開拓「新客路」。
一句到尾,在網購「下半場」,電商企業單單瞄準年輕客戶已不足夠,家庭主婦/夫及中高齡人士現正成為必爭客源。至於投資者們,未來一年半載宜多關心阿爸阿媽,留意他們有冇參與「社區團購」或網購,以及愛用哪個App,或可從中找出「下半場」贏家。
(編者按:高天佑著作《中產必須死》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更多高天佑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