鋪天蓋地收集數據賣廣告 Google私隱威脅超fb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StartupBeat創科鬥室」
Facebook(fb)受「劍橋分析」挪用數據醜聞打擊,近期形象插水,卻有人出來曲線撐。科技專欄作家Christopher Mims周日(22日)在《華爾街日報》撰文指出,Alphabet子公司Google收集的個人數據,無論數量及範圍都超過fb,不少更在用戶不知情或未有明確授權的情況下收集,至於私隱資料有否被不當使用,未有太多人留意。
追蹤非用戶活動
Mims在文章表示,在跨設備追蹤技術下,不管用哪款設備登錄Google,都能發現機主的位置。以Gmail電郵App為例,就不斷要求授權應用程式讀取設備的鏡頭及收音咪;打開Google Maps時,要求用戶公開地點。
全球有20億流動設備採用Android系統,在現實生活之中,企業可從中收集資料。除了獲悉用戶在哪裏購物,更會配合大數據及人工智能(AI),確認其身份資料,例如種族、宗教、性取向及健康等,繼而向目標受眾投放精準廣告。
消費者私隱公司TrackOff行政總裁Chandler Givens稱,Google可能有「影子賬戶」(Shadows Profiles)向沒有Google賬戶的人身上收料。以Google Analytics(GA)分析平台為例,美國近半大公司均有使用,至少覆蓋3000萬個網站。無論用戶有否登錄,GA都會追蹤其活動。
「這是一個系統問題,不只限於fb。」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電腦科學家Arvind Narayanan認為,這些公司的商業模式,本身就是侵犯私隱。
現時美國約有4000個數據中介商(Data Brokers),Google或會把數據收集的責任推向其他廣告商身上。歐盟的「通用資料保護規則」(GDPR)將於今年5月25日生效,規則要求Google及其他公司披露更多訊息,向用戶徵求進一步許可。新監管規則看似大派「定心丸」,但沒有太多人知道企業收集數據的程度,以至其最終用途;部分人或為了方便,甚至願意妥協以私隱換服務。
談到相關解決方案,Mims建議開發更好的工具,使用戶清楚了解選擇權,讓他們放心分享數據。當然,用戶亦可拒絕授權,這或會影響Google的利潤。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區塊鏈技術為數碼經濟奠基(林國誠)
近年來,區塊鏈技術在各行各業的數碼轉型發揮了重要作用,其應用已超越加密貨幣的範疇,廣泛滲透至供應鏈管理、電子病歷管理、跨境支付及版權保護等多個領域。
- Posted January 17, 2025
- 0
-
善用科技對抗網上假消息(黃岳永)
引發情緒反應的聳動標題,才能吸引讀者關注。因此,要避免受騙或成為散播假消息的幫兇,就需要具備辨別事實與虛構的能力。
- Posted January 17, 2025
- 0
-
AI醫學|化學諾獎團隊用AI 設計抑制蛇毒蛋白質
蛇毒含有複雜的毒素混合物,大部分成份是蛋白質。獲頒2024年化學諾貝爾獎的美國華盛頓大學教授貝克(David Baker),其團隊以一款人工智能(AI)軟件工具RFdiffusion,設計了全新的蛋白質,聲稱能夠抑制眼鏡蛇的三指毒素(3FTx)。
- Posted January 17, 2025
- 0
-
Microsoft Copilot|加推Copilot Chat 逐條訊息收費
微軟(Microsoft)為企業用戶推出新產品Microsoft 365 Copilot Chat,服務以OpenAI旗下GPT-4o的人工智能(AI)模型為基礎,讓用戶提出與業務相關的問題、建立工作流程自動化或產生圖像等。
- Posted January 17, 2025
- 0
-
OpenAI|美印測試 手機號碼開戶
聊天機械人ChatGPT開發商OpenAI,正於美國及印度測試一項功能,容許新用戶毋須電子郵件,以手提電話號碼註冊新賬戶,惟未計劃推廣至其他地區。
- Posted January 17, 2025
- 0
-
中國發明|極速機械豹 每秒最快跑10米
浙江大學杭州國際科創中心人形機器人創新研究院,聯合鏡識科技有限公司、凱爾達(688255.SH)焊接機器人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研發的「黑豹2.0」,號稱是全球跑得最快的「四足機械人」。
- Posted January 17, 2025
- 0
-
去中心化社媒崛興 回歸原創內容
隨着短片分享平台TikTok在美國遭封殺在即,Meta放寬旗下應用程式的內容限制,以至社交平台X(前稱Twitter)持續改動演算法等,社交媒體世界掀起轉會潮。
- Posted January 17,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