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港退休專業人士 印度OL創長者版JobsDB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StartupBeat創科鬥室」

Priyanka Gothi發現,香港比印度更適合推出長者工作配對平台。(羅雅琳攝)
在電影《見習冇限耆》中,年屆70的已退休印刷月曆公司高層,到一家網購初創公司實習,這位「老友記」在科網世代一開始被投閒置散,到後來憑經驗、閱歷,陪伴女主角克服多個難關,故事生動搞笑又感人。若然換轉你是主角,在職場照顧一班老年「實習生」,你又會如何自處?
來自印度的Priyanka Gothi,去年6月在港推出「退而不休」(Retired Not Out)平台,希望善用社會閒置資源。這服務就如長者版的JobsDB,針對50歲以上的退休專業人士,企業可從中招聘「老友記」專才,範圍涵蓋金融、會計、法律、人力資源、教育等界別。
受母親啟發建配對平台
事緣Priyanka的母親是一位資深教師,執教鞭35年,前年剛好滿60歲退休。後來她覺得太無聊,覺得自己仍有能力,希望再投入職場,惟無人願意聘請,女兒亦深感可惜。
Priyanka認為,工作經驗是寶貴的社會資源,她其後想到不如建立一個平台,專門讓已退休的專業人士尋找合適工作機會。很早之前,她已創建了網站,但未找到機會推出。
其後,Priyanka的丈夫因工作關係來到香港,她亦隨丈夫來港,放棄10年以上的數碼營銷工作。抵埗後,她發現香港比印度更適合推出長者工作配對平台,「港人教育程度高,專業人士亦十分多,不少人雖已退休,但他們豐富的經驗可以幫助其他公司發展。」
香港人口老化問題嚴重,根據2016年政府公布的中期人口統計,現時長者佔人口比例增加至16%,兒童比例下跌至11%,屬急速老化,65歲或以上的勞動人口較10年前增加逾倍。此外,香港作為「長壽之都」,居民平均壽命連續兩年排名世界第一,男女平均分別為81.32歲及87.34歲。

「退而不休」平台推出一年,不時為退休長者提供課程。(羅雅琳攝)
經驗豐富助初創締雙贏
退休後,有人喜歡慢活,亦有人寄情工作,不斷挑戰自己。就如香港首富李嘉誠即使現時宣告退休,亦繼續扶育「第三個兒子」李嘉誠基金會,永不言休。Priyanka看準市場機會,渴望為這班「退而不休」的專業人士找尋工作。
長者體力始終有限,難如一般員工全職工作,但有豐富經驗搭夠。Priyanka指出,想重返職場的專業人士,大多數非只為賺錢,而是追求滿足感,令生活有寄託。同時,企業亦能以較低的成本,如低於市價三成的薪金,招攬到資深的專業人才。
今時今日,年輕人常埋怨公司欠缺上流機會,如今又把已退休人士帶回職場,這樣做豈非十分矛盾?Priyanka反而覺得聘請有經驗的員工不但有助解決問題,亦能改變公司思考模式。對資金少、經驗淺的初創尤其有效,「初創企業的員工近99%都是年輕人,正如傳統公司需要年輕想法一樣,創新公司亦要經驗之談。」
現時該平台有逾500位用戶,企業客戶亦有約20個,當中包括初創、中小企及大企業,例如Dragon Law、友邦保險(AIA)及利豐集團等。平台推出不足一年,成功配對約30個工作機會,更不乏已退休的行政總裁。
網上時常有人批評長者「恃老賣老」難搞,Priyanka反指不少長者其實害怕回到職場,擔心無法勝任工作,「現已進入數碼年代,不少長者都不熟悉新科技,例如怎樣用Google日曆、以雲端協作團隊、何謂SEO(搜尋引擎優化)等。」

「退而不休」平台推出到第八個月時已收支平衡。(羅雅琳攝)
提供科技課程免脫節
「退而不休」不時提供資訊科技課程,教授退休長者使用LinkedIn、Google Drive等等,讓他們趕上數碼時代;就算回到職場,也不至於完全脫節。
至於生意模式,就如一般招聘網站般,向企業收取招聘廣告費,收費更是市價約一半的水平,配對成功後才收取。Priyanka透露,平台面世第八個月時,已達收支平衡。
談到未來計劃,Priyanka打算把服務擴展到新加坡地區。至於印度市場因規模太大,加上當地教育水平等因素,她暫未考慮回家鄉發展。順帶一提的是,當初為她提供靈感的媽媽至今雖然未有重執教鞭,但仍不言休,於印度一個天台農場擔任小農夫,為生活找到寄託。
採訪、撰文:羅雅琳
[ English Version ]
Retired Not Out: Hong Kong’s job search website for the elderly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擁有數據素養:利用數據驅動UNSDG(韋達人博士)
數據素養是解鎖永續發展的關鍵能力。通過理解數據分析的核心邏輯,我們能精準識別社會痛點,例如運用貧困地區的經濟、教育與醫療數據,定位資源缺口,推動針對性扶貧政策;或透過收入與機會的量化分析,揭露結構性不平等,促使制度革新。
- Posted April 3, 2025
- 0
-
港建全球AI樞紐 借鑑杭州(湛家揚博士)
中國科技界近期的創新吸引了全球目光。DeepSeek及宇樹科技等初創公司,憑藉突破性的技術及機械人表演,向世界展示了杭州的科技實力。
- Posted April 3, 2025
- 0
-
本地創科動態|科大交流展介紹創新醫療
在人工智能(AI)浪潮下,醫療行業亦要不斷革新,以趕上急速的發展步伐。香港科技大學昨天舉辦「業界交流日」,以AI、生物科技及醫療科研為主題。
- Posted April 3, 2025
- 0
-
太陽AI模型|阿里太陽AI大模型預報耀斑
阿里(09988)在微信平台提到,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與阿里雲合作,發布全球首個太陽人工智能(AI)模型「金烏」。
- Posted April 3, 2025
- 0
-
腦機介面|腦機介面解碼 助癱者「說話」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與三藩市分校的研究團隊,已成功開發和優化一種創新的腦機介面技術,讓一位因腦幹中風導致癱瘓、失去語言能力長達18年的女性,藉腦波即時合成語音與文字重新「說話」。
- Posted April 3, 2025
- 0
-
AI代理|外國逾半大企業已部署AI代理 英澳佔比領先 IT客服財務部最受惠
美國數碼營運管理平台PagerDuty發布一項國際調查,在美國、英國、澳洲及日本等國家,今年2月底訪問大約1000名IT及企業高管,所有公司年收入至少5億美元。
- Posted April 3, 2025
- 0
-
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創業信念(鄧淑明博士)
眾所周知,創業的成功率非常低,能慶祝開業一周年的不足一成,而可以捱過5年的普遍只得3%,而香港更低於1%。
- Posted April 2,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