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影像大賽連勝兩場 港AI癌症診斷技壓全球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StartupBeat創科鬥室」
國際級醫療影像分析大賽「ICIAR 2018 Grand Challenge on Breast Cancer Histology images」(BACH),出現了港人身影。IT人郭俊豪以高階程式語言Python,用作訓練機器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從全球超過50隊參賽隊伍脫穎而出,於比賽兩部分均成功奪得第一名。
BACH是2018年夏天於葡萄牙舉行的「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mage Analysis and Recognition」的前奏,比賽歷時數個月。參加者須在第一部分比賽編寫程式,利用400張分屬正常細胞、良性腫瘤、原位癌,或已發展成入侵性癌的顯微鏡影像作Training Data,進行深度學習,其後再辨識100張額外的顯微鏡影像(亦即是Testing Data),看看程式的準確度。
IT人受親友病逝啟發
郭俊豪在這第一部分,先以87%準確度(Accuracy),跟另一個印度參賽隊伍成為雙冠軍。至於第二部分比賽,參加者須進一步分析全切片影像(Whole Slide Imaging, WSI),把有問題的部分分類(Classify)出來。經複雜算式計算分數後,郭俊豪在第二部分比賽亦以0.69分高踞榜首。
據悉比賽的參加者大部分都跟他一樣,專長於電腦科學,沒太多醫療背景。郭俊豪形容,「看着那些顯微鏡影像,都不知為何這一張是(癌細胞),那一張不是。要看很多背景資料,了解一下病理學家如何分辨。不過,自己基本上都是從影像分析角度出發來做這研究。」
郭俊豪表示,此前已參加過好幾個醫療科技比賽,當中涉及肺癌電腦斷層掃描(CT)分析、子宮頸癌分析、乳癌擴散等等,例如要從數百個病人的肺部CT影像找出結節(Nodule),並估算結節一年後變成癌症的機會。他透露,自從有親人因癌症離世後,便經常思考一個問題:作為IT人,假如想在癌症相關研究參與其中,到底可以貢獻什麼。
用Python編程潛力巨大
不過,投身IT行業十多年的他,無論是打工抑或創業,均未嘗涉足醫療科技,反而大部分時間在銀行的IT部門打滾,主力負責編寫外滙交易系統,其中JAVA是他最常接觸的程式語言。直至3年多前,他開始接觸另一種熱門程式語言Python,「當時公司有分享會,同事講述自己在台灣參加PyCon(Python Conference)的經歷。」
與此同時,開源香港(Open Source Hong Kong)會長馮振華在2015年,把專門探討和推廣Python程式語言的PyCon引入香港,兩人便在PyCon HK結緣。
在2018年11月於數碼港舉行的PyCon HK 2018,郭俊豪更擔任講者之一。他透露,現時很多開發者,均以Python訓練模型。馮振華補充指出,Python的語言字眼,跟英文有點相似,相對容易上手,加上Python的軟件庫有不少套件(Package)可供取用,「很方便開發者編程來做他們想做的事」。
商業化需時 先開源供取用
發掘到深感興趣的科技範疇,加上已在銀行IT部門工作十多年,郭俊豪開始思考新發展方向。2018年夏天,他跟3名拍檔一同開設科技公司世閣(SEBit),主打立體視覺技術,包括虛擬實境(VR)、擴增實境(AR)、建築資訊模型(BIM)以及人工智能(AI)。客戶有建築公司及政府部門,參與項目如試行以AI分析街燈毛病。
對郭俊豪而言,朝向AI癌症診斷發展本是他的更大心願,惟暫未遇到合適拍檔,例如醫生。他解釋,香港醫學界一般是憑肉眼,直接透過顯微鏡觀察切片影像,「好處是快,畢竟要將切片影像數碼化需一定時間;而且(用傳統顯微鏡和肉眼)可以從細胞厚度等,找出一些額外的資訊。」故他認為,以AI診斷癌症病理的技術,在香港暫時仍有待商業化。未來會好好整理自己的研究,在GitHub等平台開源,讓其他有興趣人士取用。
輔助醫生 減輕人手負擔
綜合幾次參加國際性AI醫療科技大賽的經驗,郭俊豪認為,AI有時會出現Overfit(過度訓練)的情況,即是Hypothesis(假設)過度貼近Training Data。當要辨識之前未接觸過的Testing Data時,準確度即會打折扣,未必可預測到真實結果。
如此一來,AI要正式在醫學上廣泛應用、用作診斷病人,豈非遙遙無期?郭俊豪直言「咁講只啱一半」,坦言AI是要輔助醫生找出病人潛在風險,最終確診病人有病與否、決定治療方案等仍是醫生,「很多位可以幫輕人手,但不是取代。」
採訪、撰文:陳子健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彭博報道|新加坡在加密貨幣中心競賽中領先香港
彭博報道指出,新加坡今年共向加密貨幣業者發出13個加密貨幣許可,其中包括加密交易所OKX和Upbit,以及Anchorage、BitGo和GSR,這一數量是該國前一年的兩倍多。
- Posted December 24, 2024
- 0
-
的士支付|八達通機現可接受PayMe付款
八達通宣布,香港的士司機現可以透過八達通網絡接受PayMe by HSBC的付款,進一步擴大全港超過2.7萬名的士司機的電子支付選擇。
- Posted December 24, 2024
- 0
-
拓代幣化經濟 增灣區金融實力(鄧淑明博士)
區塊鏈是代幣化經濟的重要一環,既可簡化金融資產原本繁複的發行和交易流程,避免了高昂的手續費;而且不受地域限制,能夠24小時全年無休作跨國交易。
- Posted December 24, 2024
- 0
-
本地創科動態|浸大團隊研適配子 治罕見骨骼佝僂病
由香港浸會大學及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領導的研究發現,一種由浸大研發、原本用於治療「玻璃骨」的適配子Apc001,可用於治療罕見骨骼疾病「X連鎖低血磷性佝僂病」,並已獲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的孤兒藥認定及兒科罕見病認定。
- Posted December 24, 2024
- 0
-
本地創科動態|低碳綠色科研基金 累計總資助1.47億
低碳綠色科研基金秘書處昨稱,基金於第四輪申請共接獲約125份申請,最終批出共三個項目,涉及金額約1400萬元。是次獲批的三個科研項目,涵蓋範疇包括推動新能源技術及轉廢為材。
- Posted December 24, 2024
- 0
-
本地創科動態|港辦國際AI挑戰賽 明年3月中大決勝
在歐美同學基金會與國際人工智能及數據產業協會共同倡議下,明年3月將召開「國際人工智能程序設計精英挑戰賽」(IAEPC),料比賽將吸引全球頂尖的人工智能(AI)人才來港。
- Posted December 24, 2024
- 0
-
美國建核聚變電廠 全球首座滿足所需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衍生初創「聯邦聚變系統公司」(CFS),計劃在弗吉尼亞州的切斯特菲爾德縣建造全球首座電網規模的核聚變發電廠ARC,目標三十年代初期投入運作,發電400兆瓦(MW)供15萬戶使用。
- Posted December 24, 2024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