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樓區塊鏈平台 (天開區塊鏈科技謝子滔及潘振東)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StartupBeat創科鬥室」
中原地產最近聯同微軟及天開區塊鏈科技,推出全港首個二手置業區塊鏈(Blockchain)跨界平台,以無紙化方式處理電子委託書(放盤紙),把客人整個買樓流程簡化及加強私隱保障。《信報》StartupBeat今次請來天開區塊鏈科技平台總監謝子滔,以及區塊鏈架構師潘振東,講解其營運模式及開發細節。
主持:尹思哲 《信報》科技編輯
嘉賓:謝子滔 天開區塊鏈科技平台總監
潘振東 天開區塊鏈科技區塊鏈架構師
尹:作為本港領先的視頻科技初創,公司為何有志創辦區塊鏈平台?可否講解你們的營運模式?
謝:天開數碼媒體有限公司(TFI)於2010年成立,現有軟件工程師約80人,專注以人工智能(AI)、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大數據分析等技術,為企業客戶提供數碼媒體解決方案,例如協助企業搭建OTT(Over-The-Top)網絡電視平台;另設後台系統,讓電視台管理及維護其視頻內容等。
區塊鏈方面,公司早於兩年前已着手研究有關項目。時至本月1日,終把區塊鏈團隊轉化為獨立公司「天開區塊鏈科技」,是次與中原地產及微軟合作,TFI負責用區塊鏈技術,協助前者無紙化處理電子委託書,減省其代理及客戶的文書處理時間。此外,平台採用混合雲(Hybrid Cloud)設計,藉微軟雲端平台Azure及數據中心,構建整個區塊鏈網絡。
TFI團隊利用區塊鏈的追蹤及加密特性,讓經紀將文件儲存於平台,能以手機App分享資料予授權人士,包括買賣雙方、律師及銀行等,惟任何交易動作均記錄在案,無法刪改。如有錯漏,各持份者須撰寫新版本取代舊版本,以便有關機構追蹤交易流程;另設有權限,限制其瀏覽內容。以律師、銀行等為例,他們無法從文件上得知經紀賺取的佣金金額。
可遙距簽名 快速交換數據
尹:就終端用戶而言,他們對區塊鏈樓盤交易平台有何認知?有否一些實例?
謝:無紙化體驗方面,以往客人每看一個樓盤單位便須簽署一份新的「睇樓紙」;經紀亦要採用一式三份的「過底紙」,手寫有關表格及資料。若客人一天內看數個樓盤會損害到用戶體驗。現時區塊鏈樓盤交易平台採用數碼化方案,客人不但可在手機App簽名,即使對方身處海外,亦可透過經紀傳送的鏈結作遙距簽署。
交易流程方面,當買賣雙方及地產經紀已完成臨時買賣合約,把有關資料轉交律師後,律師須草擬詳細的同意書,以協助客人按揭抵押(Mortgage),再把文件轉移至金融機構。整個交易的過程涉及不同動作及持份者,期間亦要不斷驗證資料是否準確。然而,區塊鏈無法刪改、可追蹤的特性,為有關人士提供安全、可靠的加密平台,以便快速交換數據。
低調推出 員工踴躍支持
尹:就地產經紀而言,對區塊鏈樓盤交易模式的轉變,他們有何看法?
潘:區塊鏈樓盤交易平台推出後,地產經紀毋須攜帶大量文件外出,甚至可事先在電腦草擬文件,再直接傳送有關鏈結供客人簽署,交易時間更具彈性,有助接觸更多買家。
謝:現時地產經紀使用區塊鏈樓盤交易平台,令工作流程變得精簡,他們可專注更具價值的銷售工作。據中原地產所述,他們以往曾激勵員工使用新解決方案,惟效果未如理想。然而,該公司在上月推出區塊鏈交易平台後,在沒積極宣傳下,只向其地產經紀提供簡單教學。截至3月底,中原地產已收到逾500張放盤紙。
發揮官產學研協同效應
尹:得知TFI剛成立獨立公司,在增聘技術人員方面又有何考慮?
潘:現時本港IT人才較短缺,惟我們與不同經驗的求職者會面時,先考慮他們對電腦的熱愛程度、工作熱誠;會否樂於解難等。此外,在粵港澳大灣區規劃下,公司或聘請內地技術人員,負責非核心業務。
謝:以TFI團隊為例,公司現有約80位軟件工程師;另亦可依賴其強大的開發團隊,當中包括5位博士及15位研發人員。公司會因應需要調動人手,協助旗下區塊鏈項目發展。
TFI亦聯同本港大學展開合作,以「大學與產業合作計劃」(UICP)為例,當TFI團隊遇到技術難題,可尋求大學研發團隊支援。有關項目資金一半由TFI負責,另一半由政府分配,惟最終研發成果由TFI擁有。在有關計劃下,我們不僅從中獲益,解決人手及技術難題,更能與政府及學界發揮「官產學研」四方面的協同效應。
註:以上嘉賓訪問均屬個人意見,與本報立場無關。
(編者按:尹思哲最新著作《初創起義》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DeepSeek|分析料DeepSeek硬件投資39億
中國人工智能(AI)大模型公司DeepSeek,以僅約560萬美元(約4368萬港元)及使用2048夥輝達(Nvidia)「H800」繪圖處理器(GPU),推出的新模型DeepSeek-R1,成本遠低美國科技巨擘,震驚全球市場。
- Posted February 3, 2025
- 0
-
本地傳媒善用科技創新轉型(方保僑)
香港互動市務商會舉辦的「傳媒轉型大獎」作為本港具認受性的嘉許傳媒機構獎項,旨在表揚每年在運用科技轉型、以創新方式傳遞新聞和資訊上表現出色的本地媒體機構。
- Posted February 3, 2025
- 0
-
中大科研|中大研口服配方 紓緩中重度濕疹
腸道微生物可透過血液直接影響皮膚健康。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團隊研發專為兒童及成人濕疹患者設計的微生態組合──SIM03和SIM05,並以微囊鎖活菌技術(Microencapsulation)製成口服配方,聲稱能有效促進益菌在腸道定植。
- Posted February 3, 2025
- 0
-
中大科研|疫下出生嬰過敏率高五成 腸道缺益菌 增患濕疹風險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腸道微生物菌群團隊一項研究發現,疫情期間出生的嬰兒,其過敏症發病率比疫情前出生嬰兒高近五成。
- Posted February 3, 2025
- 0
-
DeepSeek|阿爾特曼:DeepSeek令人印象深刻 OpenAI將推更好模型
低成本的內地人工智能(AI)大模型DeepSeek爆紅,競爭對手ChatGPT開發商OpenAI創辦人阿爾特曼(Sam Altman)表示,DeepSeek-R1是一款令人印象深刻的模型,尤其是考慮到它的價格。
- Posted January 28, 2025
- 0
-
DeepSeek橫空登場 料中美AI領域對等
低成本的內地人工智能(AI)大模型DeepSeek橫空登場,觸發市場對環球科技股估值過高的憂慮,重創全球AI股;有分析指出,市場反應過度,主要是由於目前的估值過高,亦有意見認為中國和美國在AI領域處於更加對等的地位。
- Posted January 28, 2025
- 0
-
「官產學研」助港轉廢為材(鄧淑明博士)
過去10年,香港人生產的垃圾量持續高企。根據政府資料顯示,香港都市固體廢物的人均每日棄置量,由2013年的1.33公斤,上升至2023年的1.44公斤,較日本及新加坡的0.88公斤高逾六成多。
- Posted January 28,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