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港模式拓新藍海 (TNG Wallet 江慶恩)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StartupBeat創科鬥室」
由英國國際貿易部主辦的「2018英國創新科技節」,今年3月首次移師香港舉行,本地電子錢包初創TNG Wallet亦參與其中。《信報》StartupBeat請來其創辦人兼行政總裁江慶恩,闡述該公司與英國創科企業的關係,分享創業遇到的困難及未來發展大計。
主持:尹思哲 《信報》科技編輯
嘉賓:江慶恩 TNG Wallet創辦人兼行政總裁
尹:英國創科節與你有何關係?為什麼會參與其中?
江:去年9月,我們跟特首林鄭月娥一起到英國,與當地一家金融科技(FinTech)公司簽署合作協議。同月,港府亦與英國政府簽訂一份「金融科技橋樑」合作協議,讓兩地金融科技有更多交流,亦可加快牌照申請。
最近,我們收購了一間英國的電子錢包公司,正申請當地的虛擬銀行牌照,將與英國金融行為監管局(FCA)會面。兩三個月前,我們贏得英國政府主辦的金融科技獎,順理成章成為今次創科節研討會的嘉賓。
外傭用戶佔七成
尹:跑到英國發展是因為本港市場不夠大嗎?
江:大家都知道香港與英國很有淵源,加上兩地的環境及法律標準十分相似,很容易把本地成功的業務複製到英國。「一帶一路」倡議是由香港經中國,一路跑到英國,因此我們想在一頭一尾「插旗」,再努力發展中間站。
初初在香港發展時,有不少「打手」說我是「支那人」、「紅色資本」等,這些都是他們猜測。如今仍有人這樣說,我覺得很可笑,不管外界說什麼,總之做好自己就是了。我們在香港發展得不錯,今年已錄得盈利,並開拓其他市場。
我們發現,最能夠接受我們的是那些沒有銀行賬戶的人。本港用戶之中,外傭佔七成以上,同時亦有很多外籍飛機師、建築工人、工程師等,當中不乏高薪人士。既然我們的服務已透過他們延伸到海外,加上又有用戶群及商譽,倒不如索性走出香港,去他們的國家發展。
說到外勞,英國比香港更多,包括印度人、中國人等,同時香港亦有不少家長送子女到當地讀書,他們要滙錢到英國,那邊工作的人亦要滙錢回家鄉。這情況與香港很相似,但利潤比香港高。
既然我們在本地競爭激烈之下仍能生存,相信在英國發展,前路將較易行。英國人口是香港的10倍,利潤亦是香港的3倍。我們希望進軍當地後,業務能做到香港的10倍以上。
主攻低收入群競爭小
尹:你們的主要用戶就是未有使用傳統銀行服務的人?
江:我們並非捨棄銀行用戶,但根據經驗,若要說服銀行客戶轉用我們的服務,將遇上很大的抗拒,因這涉及「轉會成本」。反而,沒有銀行戶口的人,本身沒太多選擇,若有人提供服務,他們就會用。
今時今日,全球約有20億人口仍然沒有銀行戶口,這群人其實很需要類似的金融服務。對銀行而言,他們屬於低收入人士,銀行只願把資源放在高收入群組。然而,我們看到機會,別人不做我做,競爭又較小。現時除了個人戶口外,我們即將推出商業戶口,讓未能在銀行開戶的小商戶都可以使用支付服務。
尹:TNG成立至今兩年多,如果可以時光倒流,你有什麼想改變嗎?
江:即使經過種種困難,要改變的事倒是沒有,十分慶幸因有不同挑戰,令我們學到很多,到外國發展時就容易得多。我常說:「You are either part of the solution or part of the problem.」(你要不是問題解決者,就是問題的一部分。)創新一定會打倒舊系統,舊制度的人一定不喜歡。若然你沒遇到阻礙,即代表你根本沒發展。
批港年輕人跳槽短視
尹:在眾多難關之中,你認為最具挑戰的是什麼?
江:最大困擾是人才吧。香港團隊相對短視,為着福利好,可以Work Life Balance(工作與生活平衡),他們會選擇到大公司做。初創日日都有「火頭」,叫他「滅火」竟回應說:「我放工就放工的了。」
基於香港環境問題,員工若想快點加薪會選擇跳槽,令他們無法在一家公司做得長,甚至「做夠一年已經好畀面」,這都是我要適應的。我認為,年輕一代真的要檢討,你是否相信公司?願意與它一起發展下去?還是一味想着如何加人工?
大家要團結才可做出成功產品,在初創工作雖然辛苦,但學到很多。學到的東西亦是個人資產,無人可拿走。在大公司工作有框架限制,每天工作一樣,根本學不到東西,既沒有進步亦沒空間創新及冒險。
註:以上嘉賓訪問均屬個人意見,與本報立場無關。
完整訪問視頻,請上http://startupbeat.hkej.com觀看。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區塊鏈技術為數碼經濟奠基(林國誠)
近年來,區塊鏈技術在各行各業的數碼轉型發揮了重要作用,其應用已超越加密貨幣的範疇,廣泛滲透至供應鏈管理、電子病歷管理、跨境支付及版權保護等多個領域。
- Posted January 17, 2025
- 0
-
善用科技對抗網上假消息(黃岳永)
引發情緒反應的聳動標題,才能吸引讀者關注。因此,要避免受騙或成為散播假消息的幫兇,就需要具備辨別事實與虛構的能力。
- Posted January 17, 2025
- 0
-
AI醫學|化學諾獎團隊用AI 設計抑制蛇毒蛋白質
蛇毒含有複雜的毒素混合物,大部分成份是蛋白質。獲頒2024年化學諾貝爾獎的美國華盛頓大學教授貝克(David Baker),其團隊以一款人工智能(AI)軟件工具RFdiffusion,設計了全新的蛋白質,聲稱能夠抑制眼鏡蛇的三指毒素(3FTx)。
- Posted January 17, 2025
- 0
-
Microsoft Copilot|加推Copilot Chat 逐條訊息收費
微軟(Microsoft)為企業用戶推出新產品Microsoft 365 Copilot Chat,服務以OpenAI旗下GPT-4o的人工智能(AI)模型為基礎,讓用戶提出與業務相關的問題、建立工作流程自動化或產生圖像等。
- Posted January 17, 2025
- 0
-
OpenAI|美印測試 手機號碼開戶
聊天機械人ChatGPT開發商OpenAI,正於美國及印度測試一項功能,容許新用戶毋須電子郵件,以手提電話號碼註冊新賬戶,惟未計劃推廣至其他地區。
- Posted January 17, 2025
- 0
-
中國發明|極速機械豹 每秒最快跑10米
浙江大學杭州國際科創中心人形機器人創新研究院,聯合鏡識科技有限公司、凱爾達(688255.SH)焊接機器人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研發的「黑豹2.0」,號稱是全球跑得最快的「四足機械人」。
- Posted January 17, 2025
- 0
-
去中心化社媒崛興 回歸原創內容
隨着短片分享平台TikTok在美國遭封殺在即,Meta放寬旗下應用程式的內容限制,以至社交平台X(前稱Twitter)持續改動演算法等,社交媒體世界掀起轉會潮。
- Posted January 17,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