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銀新勢力顛覆傳統 (香港智慧城市聯盟陳家豪)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StartupBeat創科鬥室」
![渣打香港、電訊盈科、香港電訊及攜程金融合組的財團成功獲金管局發虛銀牌照。(法新社資料圖片)](http://startupbeat.hkej.com/wp-content/uploads/2019/04/0405_P05.jpg)
渣打香港、電訊盈科、香港電訊及攜程金融合組的財團成功獲金管局發虛銀牌照。(法新社資料圖片)
金管局早前批出3個虛擬銀行牌照,分別由中銀香港(02388)、京東、 怡和集團組成的公司,渣打香港、電訊盈科(00008)、香港電訊(06823)及攜程金融組成的公司,以及眾安在綫(06060)夥百仕達(01168)奪得。《信報》StartupBeat請來香港智慧城市聯盟金融科技委員會主席陳家豪,探討金管局的發牌策略,以及未來銀行業的發展趨勢。
主持:尹思哲 《信報》科技編輯
嘉賓:陳家豪 香港智慧城市聯盟金融科技委員會主席
尹:金管局最近宣布,虛擬銀行牌照由3組財團奪得,你對此結果有何看法?
陳:金管局最近首次發放虛擬銀行牌照,考慮到本港公眾的認受性,首選服務本港多年的機構;有關企業由頂至底,每項業務的客戶資料須齊全。發展虛擬銀行的配套亦要充足,我認為合組公司不失為有遠見的策略。從發牌結果可見,牽頭的包括中銀、渣打兩家發鈔銀行,眾安則為本港上市保險公司,上述公司均在港擁有核心業務。
跨行業合作 優勢互補
就中銀香港、京東及怡和集團的組合而言,中銀為了延長產業鏈,夥拍電商及物流公司京東申請有關牌照。以往銀行須用傳統數據分析客戶背景,現時只須利用電商數據,更易分析客戶信譽。至於怡和集團,不單是本港大型地產商兼飲食集團,亦為英資公司,使這組合具備中港及英國背景優勢。
渣打銀行、電訊盈科、香港電訊及攜程組合方面,攜程作為熱門旅遊平台,為客戶提供機票及酒店預訂等服務,獲不少企業採用,客戶流通量大。作為合作夥伴,可參考攜程的資料去了解潛在客戶,傳統銀行更可利用上述數據,分析客戶背景。
至於眾安夥拍百仕達,涵蓋本地保險及內地房地產業務,本港以地產為經濟繁榮的基石,預料兩家公司透過優勢互補,或作跨行業、跨地區合作的有效示範。我相信,參考上述組合公司的案例,網羅了本地品牌元素、具跨銀行業務發展能力等,未獲牌照的公司可汲取相關經驗並調整策略,藉以加快取得牌照。
![金管局最近首次發放虛擬銀行牌照,考慮到本港受眾的認受性,金管局需首選服務本港多年的機構。(路透資料圖片)](http://startupbeat.hkej.com/wp-content/uploads/2019/04/0405_P03.jpg)
金管局最近首次發放虛擬銀行牌照,考慮到本港受眾的認受性,金管局需首選服務本港多年的機構。(路透資料圖片)
無包袱掣肘少 科技主導
尹:可否講解一下虛擬銀行的發牌緣由?
陳:大約10多年前,隨着互聯網發展,港府曾發出虛擬銀行牌照,當年由大新銀行集團(02356)附屬公司「豐明銀行」獲得。
惟該公司營運數年便終止有關業務,並把牌照歸還政府,因此虛擬銀行絕非新鮮事,在歐洲亦有逾10年歷史。
根據本港銀行三級發牌制度,以「持牌銀行」、「有限制牌照銀行」及「接受存款公司」劃分。本人曾從事銀行業,並於「有限制牌照銀行」工作,記得當年已有不少本地及外資零售銀行獲當局發出此牌照,旨在透過限制分行數目,避免行內惡性競爭。
虛擬銀行屬於「有限制牌照銀行」,惟分別在於毋須實體分行,可於網上開設許多分行。有別於傳統銀行機制,虛擬銀行普遍不會聘請太多員工,主要利用科技打理業務,例如用聊天機械人處理客戶諮詢、大數據分析交易等。
尹:就發展虛擬銀行業務而言,本港與其他地區有何差異?
陳:本港各銀行均可申請虛擬銀行牌照,惟在舊制下,金管局規定虛擬銀行母公司必須是一間財政穩健的金融機構。時至今日,全球營業額最高的不再是金融機構,而是互聯網公司。
2017年,本地業界向金管局提倡修改舊制,當局獲悉市場問題後便取消有關制度,現容許財政穩健的機構共建虛擬銀行業務,隨後便有數十間金融機構及非金融機構陸續申請虛擬銀行牌照。
![陳家豪(左)預期,虛擬銀行的新營運模式勢將顛覆傳統;旁為尹思哲。](http://startupbeat.hkej.com/wp-content/uploads/2019/04/0405_P06.jpg)
陳家豪(左)預期,虛擬銀行的新營運模式勢將顛覆傳統;旁為尹思哲。
至於市場需求方面,在現有金融監管體制下,本港傳統銀行未能如海外銀行般,提供較全面的銀行服務。以開戶為例,外國企業或本地初創在港開戶,銀行會限制其商業行為,此舉有礙業務發展。虛擬銀行出現,不但可提供各項銀行業務,未來或可容納更多不同範疇的企業客戶。
我估計,早期虛擬銀行提供的服務有限,企業風險相對較低。此外,虛擬銀行可從零開始建立業務結構,少了「包袱」,令外資公司及本地初創在港營商的掣肘相對減少。
催生新模式 添競爭力
尹:金管局指出,本港的虛擬銀行服務將於6至9個月後推出,你認為銀行業未來有何發展趨勢?
陳:傳統銀行競爭激烈,銀行業作為本港基礎建設、生態圈重要一環,現將邁向虛擬化。以往銀行若開設分行,須先做兩年「代理」(Representative Office),在未有銀行牌照下,提供齊全服務,待觀察兩年才獲發牌。惟虛擬銀行或使整個銀行業服務周期加快,變相令有關企業客戶的營運效率提升。
此外,即時通訊軟件、新身份認證技術等或將於業內通用,新營運模式勢顛覆傳統銀行,甚至形成骨牌效應。以往使用舊模式經營的既得利益者或受影響,削弱原有競爭優勢。新式企業將應運而生,長遠有助提升本港競爭力。
註:以上嘉賓訪問均屬個人意見,與本報立場無關。
(編者按:尹思哲最新著作《初創起義》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AI大戰|百度文心一言4月1日起全面免費
隨着文心大模型的迭代升級和成本不斷下降,百度(09888)旗下文心一言將於4月1日零時起,全面免費,所有PC端和App端用戶均可體驗文心系列最新模型,以及超長文檔處理、專業檢索增強、高級AI繪畫、多語種對話等功能。
- Posted February 13, 2025
- 0
-
智能手機大戰|阿里巴巴確認與蘋果內地合作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蔡崇信在杜拜出席活動,回應蘋果公司與阿里合作傳聞時表示,蘋果在中國需要一個本地化的合作夥伴為其手機服務,一直以來非常挑剔,與多間公司交談後,最終選擇與阿里做生意,感到非常幸運。
- Posted February 13, 2025
- 0
-
剖析AI與程式的區別(湛家揚博士)
在當今快速變化的數碼世界中,人們愈來愈常在日常對話聽到「AI」(人工智能)。然而誤解亦隨之而來:認為每個數碼應用都等同AI。這種混淆進一步隨ChatGPT的推出而加劇,導致一些人認為AI就在那時誕生。
- Posted February 13, 2025
- 0
-
AGI暫難實現|Meta科學家預期 通用AI暫難實現
據德國媒體Heise Online報道,Meta首席AI科學家楊立昆(Yann LeCun)出席活動時,提到生成式AI基於預測,無法建立世界知識,強調「AI的未來不會是生成式AI」,相信短期內都不會實現通用人工智能(AGI)。
- Posted February 13, 2025
- 0
-
AI扭曲事實|BBC測AI總結報道 兩成答案扭曲事實
英國廣播公司(BBC)研究人員在最近,測試主流的消費者人工智能(AI)工具,包括ChatGPT、Perplexity、Microsoft Copilot及Google Gemini,首先讓聊天機械人訪問BBC網站,總結100篇報道再由記者評分。
- Posted February 13, 2025
- 0
-
爭建第三間醫學院|科大申建醫學院 研4年制課程
科大正爭取籌建本港第三間醫學院,針對政府訂出10項主要考慮條件,制定國際高標準的4年制課程。
- Posted February 13, 2025
- 0
-
AI初創吸金|去年吸8580億破頂 融資飆六成 應用類最受捧
分析公司Dealroom最新數據顯示,全球人工智能(AI)初創2024年吸金1100億美元(約8580億港元),比前一年680億美元飆62%,融資金額創下歷史新高;單是生成式AI公司,2024年就籌集474億美元。
- Posted February 13,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