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熱詞 (聶飛)
民以食為天,內地就有「網紅餐飲店」大排長龍,網絡餐飲服務改變生活習慣。與此同時,「塑料紫菜」、「掛麵可燃」、「西瓜打針」等謠言被拍成短片,真假難辨;而食品加上「不含」某些物質的標籤,吸引消費者購買,這樣是否就等於食物質素有保證呢?早前內地的「2017年食品安全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上,有專家解答連串食品疑問。
「網絡外賣」在內地大行其道,只要動動手指點擊,外賣食品隨即送上門,生活因外賣而變得方便的同時,卻頻頻爆出「外賣餐盒疑污染」、「無證餐飲一條街竟成網絡外賣大戶」等事件,那就讓人頓生舌尖上的焦慮;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布《網絡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並於2018年1月1日實施,新規定可望為外賣食品增加安全保障。
網紅糖衣
「網紅食品」原為問題食品而披上「網紅」外衣,成為網絡熱詞:譬如去年8月,網紅飲料「哢哇潮飲」因含有國家管制藥品成分,廣東公安部門遂對其查處;而受熱捧的當紅餐飲品牌「一籠小確幸」,亦因食品安全問題從各大餐飲平台消失了;熱賣的「三隻松鼠」牌開心果在抽檢中被驗出霉菌超標1.8倍而被罰款。
其實「網紅食品」本來就是一個創新理念,不宜有過多限制,從而鼓勵創新,但食品安全的底線則不容鬆懈,以保障消費者的健康和權益,故有關方面對違法違規行為採「零容忍」態度,一律予以警告或處罰。
謠言翻炒
超市現有不少「陰性標籤」,或存在不良誘導之嫌,站在超市的食品貨架前,到處可見到「不含」某些物質的標籤,有些零食標籤聲稱「不含防腐劑」、「不含反式脂肪酸」等等,如此零食就會變得更健康嗎?現代食品生產過程總少不免食品添加劑,在食品廣告中宣稱「不加防腐劑、不加糖、不加食品添加劑」等等,將合規格使用的食品添加劑污名化,或大打擦邊球,因而有網民指出,應盡快規範管理。
然而,有不少食品廣告仍「冷飯熱炒」,比如「掛麵可燃」就令人哭笑不得,要擊碎舌尖上的謠言仍有不少難關要闖;2017年有關「麵條可燃」的報道時有發生,報道將麵條可被點燃的原因歸結為添加塑料等非法物質或使用對人體有害的添加劑,事實上,麵粉的主要成分是澱粉和蛋白質,這兩種有機物都是可燃的,沒證據顯示一定是由添加劑引起,類近的謠言純屬「冷飯熱炒」,已非什麼新聞,卻經常被翻炒,以訛傳訛而引起對食物安全的恐慌。
虛假的食品安全訊息對企業及產業的發展均造成嚴重損害,故此有網民建議應加強對食品安全的輿論監測,防範及治理網絡謠言,對違反規定而編造、散播虛假食品安全訊息,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應依法懲處。
另一方面,行業組織及媒體亦應加強食品的科普宣傳,從而傳播科學正能量,以加強消費者的分辨謠言的能力。
撰文 : 聶飛
其他聶飛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