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若瑟書院「STEM特工隊」 發電裝置衞冕成功卻要洗廁所 (潘天惠)
作為本港歷史最悠久的聯校科學活動,第52屆聯校科學展覽上月底結束,傳統名校聖若瑟書院脫穎而出,力壓慈幼英文學校和聖馬可中學,榮膺全場總冠軍,成功衞冕,作品為零污染兼極耐用的「菌能發電裝置」。
「物理學上的數據大都是理論,但今次是靠我們自己做出來,多了一份成就感和滿足感……但最難忘的還是夾手夾腳洗廁所,哈哈哈!」聖若瑟書院「STEM特工隊」成員葉朗睿、劉耀駿、梅樂添和林浚彥異口同聲說。每一場比賽和每一個意外,都在考驗學生的執生能力和處世智慧,正正是這些實戰經驗,使他們一夜長大。
「心情如何?主辦單位公布了季軍和亞軍後,一係有獎,一係無獎,我們都非常緊張,應該是『天與地』的感覺,哈哈!」笑聲洪亮的梅樂添說,他和幾位隊員今年都是讀中五。
「今年各隊實力非凡,我個人沒有期望會獲得冠軍,但師兄上年成功奪魁,當然我們都想衞冕成功。」表現淡定的葉朗睿一字一句說。
「雖然希望愈大,失望愈大,但我們有想過會成為總冠軍。」點子極多的林浚彥接口說。
「去到現場,對比其他學校的作品主要是sell電動和程序,我們發現自家作品與別不同,再說,不少作品未必做到實際的模型出來。」斯斯文文的劉耀駿補充。
在中央圖書館洗地
受到去年泰國少年足球隊被困山洞時因沒有電力而無法發出求救訊號所啟發,聖若瑟書院「STEM特工隊」研發的菌能發電就能簡單地解決問題,過程中又不會排放污染物,未來甚至有機會成為全新的發電選項。
「回應今年大會以『旅途』為主題的比賽,作品首先要考慮能夠在森林內使用,葡萄糖很輕易在自然界找到,包括生果、樹葉以至泥土內都有,化合物可以不斷重用,耐用度非常高。」本身興趣是種植的葉朗睿,簡介作品,「補充一句,香港人去郊遊,主要用乾電池發電,其實是會污染環境,而太陽能和風能等又不是最有效,成本亦不便宜。」
「透過酵母菌發電,加上葡萄糖和化學劑,再提取電子,中間擺放了質子交換膜,電子由正極去到負極,配合DC轉換器儲存電能,藉此增加電壓,用途更大。」梅樂添一口氣道出箇中原理。
整個訪問,笑聲此起彼落,單是製作時間已引來一番「爭拗」,一年、8個月、半年?最後由劉耀駿一錘定音:「有共識!由前期到完成品,我們花了半年時間,萬事起頭難,最初我們由燃料角度去構想,後來才想到用大自然中的葡萄糖,再發現酵母菌的作用。」
作品看似簡單,但是研發過程中經過無數實驗和改正,加上準確的數據記錄等,在老師眼中已達到大學級別,林浚彥一臉正經地說:「做實驗,不可控制的東西太多,環境因素會嚴重影響結果,考驗我們的臨場應變能力。」
梅樂添接下去:「哈,同學說得很好, 因為每包酵母菌的特性不一,有時活躍, 有時不太活躍,同一個實驗至少要重複3次,才能找到準確一點的平均數。」
其他隊友紛紛點頭,葉朗睿憶述比賽期間發生的意外:「比賽和展覽地點是香港中央圖書館,冷氣溫度、濕度等同學校實驗室截然不同,準備時試過電壓突然變低,原來是圖書館的冷氣太凍所致,於是展覽期間,我們買了電熱棒,把環境溫度調節到跟森林相差無幾。」
原來意外不只一個,林浚彥冷靜地說:「過程中發生了不少意外,第一次到中央圖書館,便因產生太多二氧化碳,導致爆瀉,我們要留下來清潔圖書館的地板,連累管理員遲收工,難怪會面露不悅之色。」
意外是不會提早預告,4人在校已身經百戰,常常把校服弄到污糟邋遢、五顏六色,但在比賽期間的遭遇,卻令他們永誌難忘。
「洗廁所的事件可不可講?哈哈。」葉朗睿猶豫片刻,望一望老師,還是勇敢地說出來,「不幸地,我們之後弄髒了中央圖書館的廁所,地板被染料搞到一撻撻,阿sir馬上去買清洗化學物品的清潔劑,結果我們4個人一齊清潔到晚上……好似比之前更加乾淨!」
讓暑假變得很充實
雖然付出了時間和精神,但他們得到的遠比失去的多,劉耀駿托一托眼鏡說:「做實驗是需要很大耐性,每次要花半小時才能等到酵母菌發酵,我們4個各有各忙,又要老師在場監督,實驗不能一個人做,所以夾時間已很困難。」
「幸好,我們向五金舖的人解釋了來意,即使購買的數量不多,他們都很友善,試過鑽少了兩個洞,之後回去也願意為我們修補。」
葉朗睿點點頭謂:「平均每星期要花兩日做實驗,但回家仍要寫報告,加上這個比賽同時也是展覽,所以要製作海報和展板,配合宣傳單張,這些東西也花了不少時間。」
很多學生總覺得「知識」的實際用途有限,林浚彥透露製作宣傳單張時,使用了「大學寫論文」的程序來完成,終於學以致用。梅樂添補充道:「坦白說,比賽和實驗是真正令我們脫離書本,因為物理學上的數據多數停留在理論層面,但今次是我們靠自己做出來,多了一份成就感和滿足感,不再是紙上談兵……我們也不想白費成果,於是把數據和資料記錄在科學日記,希望後來者能夠延續下去,算是為科學界留下一點貢獻。」
很多父母認為子女求學只是求分數, 究竟過程中有沒有遇過父母的阻撓呢?葉朗睿搖搖頭說:「沒有,我們集中在暑假時做實驗,反而是充實了放假的日子,不然只會睡覺、玩樂,家人是鼓勵多於反對,不僅吸收到知識,也累積了實戰經驗,把課堂學到的東西活學活用。」
「對呀,父母有時好簡單,只要成績有交代,他們也不會理會我們做什麼,真的沒有嘮嘮叨叨,況且暑假都要補課,每次回校都會穿校服,所以肯定不會周圍逛。」林浚彥雙手交叉,胸有成竹地說自己成績不錯,奈何最喜歡的數學科,卻不是成績最好的一科。
正如大會評語形容四子為「長期情緒高漲的小朋友」,梅樂添加多一句:「又活潑,又派膠,哈哈哈。」
此時,忽然進入了互相「篤灰」的時間,葉朗睿從側面望着林浚彥,笑說:「他是全隊的笑彈,總是給我們帶來歡樂,每次都用有趣方法表達,即使有時會令局面難以收拾。」
林浚彥指指沉默不語的劉耀駿:「他做實驗最認真,圖表都是由他一個人整出來,但是永遠不知道他何時交貨,我通常是他的下一手,所以每次要有心理準備晚一點睡。」
梅樂添則指指身旁的葉朗睿說:「他最懂得與人打開話匣子,負責與公眾和其他學校聊天和聯絡。上堂時往往察覺不到對方的專長,經過今次的磨合,才能發現大家的優點和缺點。」
一致佩服師兄高錕
談到心目中最佩服的人,四子齊聲說是曾就讀聖若瑟書院的「光纖之父」高錕,葉朗睿作出總結:「他在香港的教育制度之下取得諾貝爾獎,可見即使面對繁重的學業,我們也可以運用想像力,把不可能變成可能,正如今年的科學展覽和比賽一樣。」
對於3個月來的反送中風波,劉耀駿冷靜地說:「示威和抗議是一個社會的正常反應,正如所有總統都會遇到反對的聲音一樣,最終都會平息,也不令我們對香港前景感到絕望。」葉朗睿語重心長地說:「希望兩方面盡快平靜下來,政府帶頭做點事,警察不再濫捕,然後展開對話平台,紓減民憤。」他們不只有科學探究精神,還有社會觸覺和赤子之心。
撰文:潘天惠
延伸閱讀:
和而不同 鬧中有笑
更多STEM尖子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