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私隱自保有辦法 (方保僑)

大眾對數據使用和私隱加強重視,配合具透明度的政策,才有效加速香港的智慧城市發展。(政府新聞處圖片)
近年大數據、5G網絡和人工智能等技術崛起,一方面為企業和市民帶來便利,但同時亦引起大眾關注網絡私隱安全。根據Google香港早前發表的《智慧數碼城市白皮書》第三及最終版,過去3年,各年齡層的香港人在數碼應用方面均有所增加,而今次新冠肺炎疫情促使大家加快走向數碼化,互聯網和各項數碼服務使用率上升。隨着數碼應用的普及,市民大眾對網絡私隱及網絡安全的關注亦有所提高。
科技企業有責任保障用戶的個人資料和私隱。最近,我留意到Google推出了網絡活動自動刪除功能,用戶可以自定在網頁、應用程式活動、定位記錄和YouTube瀏覽歷史的儲存期,定期清除自己的網絡足跡。

Google推出的網絡活動自動刪除功能,用戶可以自定在網頁、應用程式活動、定位記錄和YouTube瀏覽歷史的儲存期。(網上圖片)
另一個常見的疑問是企業會如何使用個人資料。大部分科企會清楚說明收集哪些資料和其原因,如何使用或更新這些資料,同時也會匿名化處理數據,以便改善產品和提升服務質素,例如地圖上的交通擠塞狀況,正正就是利用相關數據為大眾提供有用資料。
事實上,大數據有助推動數碼化,甚至制定應對政策,例如Google透過整合匿名處理的數據發表社群流動性報告,研究全球逾百個國家及地區不同地方場所的人流狀況,有助衞生部門了解所推行的措施如何影響人流變化,並檢視及作出相應對策。以香港為例,零售及休閒場所和公共交通工具人流在7月時平均大跌38%。
除科企外,每個人都應該掌握網絡安全意識,加強網絡保安。最基本是由設置密碼做起,大家應避免使用過於簡單的組合,舉例來說,我會使用Google賬戶提供的Password Checkup功能,定期檢查密碼組合強度及常用程度,如密碼遭洩漏或公開會收到警告。

加強網絡保安,最基本是由設置密碼做起,大家應避免使用過於簡單的組合。(Freepik網上圖片)
其次,雙重認證亦同樣重要,大家應盡量啟用兩步驟驗證機制,即使密碼不幸被盜,你的賬戶亦有多一重保障。此外,疫情下大家都可能聽過不少市民誤墮詐騙網站,購買防疫用品而被騙取金錢。在此要再三提醒大家,千萬要確保網站安全才輸入個人及信用卡資料。瀏覽器其實也有提示,如果在網址列前有顯示灰色已鎖上的掛鎖圖案,則表示網站是安全的;網址以HTTPS開首,亦代表網絡連線是安全的。
大眾對數據使用和私隱加強重視,配合具透明度的政策,才有效加速香港的數碼轉型及智慧城市發展。
更多方保僑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