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企巨擘十年吞逾60家AI初創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StartupBeat創科鬥室」

有報告指,去年全球AI初創融資265.8億美元(約2073億港元)。(Freepik網上圖片)
人工智能(AI)潛力龐大,有助加強企業競爭力。彭博報道,美國科技巨擘如蘋果公司、亞馬遜、Facebook、谷歌及微軟等,2010年以來已吞併了60多間AI初創。他們透過收購個別公司,消除競爭對手,並把業界精英收歸旗下。
蘋果購20間 出手最闊綽
市場調查機構CB Insights最新報告指出,針對全球AI初創而言,去年風險投資(VC)交易2235宗創歷年新高,涉及融資265.8億美元(約2073億港元),造就了24間AI獨角獸(市值超過10億美元的初創企業)。反觀2014年時,交易個案只有581宗,涉資42.5億美元(約331.5億港元),5年間急增超過5倍。
綜合全球80個國家或地區的數字, 2014年至今超過4300間AI初創獲得融資,合計金額超過830億美元(約6474億港元)。

蘋果公司出手闊綽,2010年起已收購20間AI初創。(路透資料圖片)
去年就有231間AI初創被收購,規模相當於2014年42間的5.6倍。相對其他大型科企,蘋果公司出手最闊綽,2010年起已收購20間AI初創。
被看中成為收購目標,對初創而言並非壞事。因AI技術再有前途也好,當市場還未準備就緒時,亦無法成應市,出售或是更佳的選擇。
至少獲大型公司加入,不但接觸到更多受眾,亦有充裕資源開發產品,加速商品化。
路透昨天報道,針對近期新冠肺炎在美國擴散,白宮已夥拍谷歌及微軟等科企,編纂了一個學術論文數據庫。當中儲存2.9萬篇學術論文,務求以更高效率的AI技術,查找人手容易忽略的細節,加快推進疫苗開發與治療方法。

白宮夥拍谷歌等科企,建立學術論文數據庫,藉AI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法新社資料圖片)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