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銷一姐變身科技智囊 鄭李錦芬團結創科新思路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StartupBeat創科鬥室」
曾是全球直銷界一姐的鄭李錦芬(Eva),成名戰是突圍內地直銷禁令,成功令公司扎根中國。挾着兩度獲《福布斯》評選為「全球百位最具影響力女性」的光環退休,兩年前技癢復出,當上團結香港基金總幹事,以智囊身份推動創科浪潮。兩個戰場同一原理,以道理和情感說服不同界別,扭轉迷思。
沒料到鄭李錦芬的開場白頗為反高潮,「對於創科這個主題,不肯定我是你採訪的最佳人選。因為作為智庫,創科只是其中一個項目,我不想裝作專家。」但她一絲不苟的妝容下,一貫精明幹練。
辦博覽撒播種子
鄭太這種剛柔並濟的世界級CEO,視點當然跟一般人不一樣,說到統籌創科博覽,她要求做到有Impact。今年9月24日至10月2日為期9天在灣仔會展舉行的大型展覽,主題是「鑑古追今 開創未來」。搜羅的近130件珍品之中,不少來自向多個內地博物館借取參展,並涉及中國科學院、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中聯辦教育科技部等重量級部門。鄭太自信地說:「要做比較獨特的活動,能夠引起全城關注,促動創科浪潮的活動,不是看完就算。」想掀起全城科普熱潮,就需要在布局上吸引到各界參加。
超級天眼鑑古今
主辦單位將博覽分成5大展區,來個古今聯乘:「天」、「訊」、「海」、「中科院互動展區」及「香港之光」,一方面尋根,一方面追夢,不但展示現代中國最先進的科技,也呈現古代中國的創科基因。
為吸引創科迷學生,古代重點展品就有「鄭和寶船」,現代則介紹全球最大的射電望遠鏡《超級天眼》──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能夠接收1351光年外的脈衝星訊號,更能探索137億光年銀河系以外的宇宙深處。
此外,阿里巴巴數據科學家華先勝博士將探討人工智能,徐立之等本港10名頂尖科學家暢談科學,還有中國紅杉資本沈南鵬分析創科前景,藝人謝霆鋒分享創業歷程等。博覽更特設親子日活動, 讓科普更加老少咸宜,滲透至香港的不同階層。例如請來中國女太空人王亞平口述太空見聞,又安排巴士接載偏遠的基層學生,讓視障人士和弱勢社群參與,展現團結社會的力量。
雖然團結香港基金是主辦單位,但不會包辦活動的所有工作,而是跟合作夥伴一齊推動,讓社會不同崗位亦能努力,「每個活動都有合辦機構,如負責找活動主持人、邀請觀眾,大家一起設計節目。」
對鄭太來說,創科博覽只是撒播種子,若希望喚醒全城的關心和重視,首先要扭轉大眾對職業前景的迷思。
傳統思維須扭轉
傳統上,香港科學、科技、工程學及數學(STEM)畢業生的工作前景,不如商業、金融、醫科和法律等行業吸引,因此形成一個科研和工程人員不足的惡性循環。「不少人覺得創科與自己無關,但科技日新月異,世界瞬息萬變,再過10年、20年,哪些行業最有發展潛力,未必是傳統或熱捧的行業。」鄭太認為,社會不需要人人做科學家,可是大家須重視科技帶來的轉變。
她引述團結香港基金最近的《香港創新科技業概況研究報告》指出,本地科研投資額在2013年約為156億元,即本地生產總值(GDP)的0.73%。相比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的國家及城市,如新加坡的2.1%,日本的3.5%及南韓的4.1%,本港研發投資比例非常低。「政府要擔當牽頭角色,一方面投入更多資源,亦要檢視相關制度是否需要有所改變。」她說,在0.73%的研發投資中,政府有關支出佔0.4%,僅及新加坡、南韓、日本等國家的一半。「商業研發的支出只佔本地生產總值的0.3%,政府有什麼引導性政策,讓企業多做創投和研發?稅收方面,會不會有多些鼓勵,這些都要探討。」
鄭太建議政府在未來10年,把公共科研支出的比例提升至佔GDP的1%,並向研究資助局注資500億元,讓其每年增加約20億元撥款。此外,多加着重「中游」研究,填補本科科研與應用科研的差距,加強兩者的連繫, 為未來「下游」私人科研奠定基礎。
學術商機待釋放
香港這塊彈丸之地,已有4間大學成功躋身全球50強,鄭太認為,這些世界知名的大學足以孕育創科人才和企業家。以美國為例,矽谷有史丹福大學,而波士頓有麻省理工學院,再看近年的深圳,當地不乏創科龍頭企業,如華為、騰訊(00700),附近雖然有大學,但未及國際知名水平。
香港無法孕育龍頭科企,究其原因,源於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UGC)的撥款審批基準側重學術論文,「如果你是教授,想升職、想部門在大學受到重視,自然傾向多做學術研究。」應用研究無法轉為商品,結果寶貴的大學科研力量無法有效地釋放。
她建議日後UGC審批撥款時應考慮學術以外的因素,「衡量能否將知識和實際效益轉移到社會民生經濟上,令整個社會受惠?若能釋放教授那股力量,加上商業投資支持,就會產生好多商機,真的帶動到經濟。」
由直銷一姐到創科智囊,鄭太的使命始終如一,就是改變人的傳統思維。不同的是,現在的對象廣泛得多,由政府、大學到教授,以至普羅大眾和年輕人。她笑言,這項目充滿挑戰,亦須時間潛移默化,但以港人聰明和務實的特質,相信最終會放開成見,迎頭趕上。鄭太語重心長地說:「講到底,港人是聰明人。某些年輕人或有較獨特的思維方式, 但絕大部分人都是流着中國人的血,走向中庸之道。」
採訪、撰文:蕭瑩盈
延伸閱讀: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彭博報道|新加坡在加密貨幣中心競賽中領先香港
彭博報道指出,新加坡今年共向加密貨幣業者發出13個加密貨幣許可,其中包括加密交易所OKX和Upbit,以及Anchorage、BitGo和GSR,這一數量是該國前一年的兩倍多。
- Posted December 24, 2024
- 0
-
的士支付|八達通機現可接受PayMe付款
八達通宣布,香港的士司機現可以透過八達通網絡接受PayMe by HSBC的付款,進一步擴大全港超過2.7萬名的士司機的電子支付選擇。
- Posted December 24, 2024
- 0
-
拓代幣化經濟 增灣區金融實力(鄧淑明博士)
區塊鏈是代幣化經濟的重要一環,既可簡化金融資產原本繁複的發行和交易流程,避免了高昂的手續費;而且不受地域限制,能夠24小時全年無休作跨國交易。
- Posted December 24, 2024
- 0
-
本地創科動態|浸大團隊研適配子 治罕見骨骼佝僂病
由香港浸會大學及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領導的研究發現,一種由浸大研發、原本用於治療「玻璃骨」的適配子Apc001,可用於治療罕見骨骼疾病「X連鎖低血磷性佝僂病」,並已獲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的孤兒藥認定及兒科罕見病認定。
- Posted December 24, 2024
- 0
-
本地創科動態|低碳綠色科研基金 累計總資助1.47億
低碳綠色科研基金秘書處昨稱,基金於第四輪申請共接獲約125份申請,最終批出共三個項目,涉及金額約1400萬元。是次獲批的三個科研項目,涵蓋範疇包括推動新能源技術及轉廢為材。
- Posted December 24, 2024
- 0
-
本地創科動態|港辦國際AI挑戰賽 明年3月中大決勝
在歐美同學基金會與國際人工智能及數據產業協會共同倡議下,明年3月將召開「國際人工智能程序設計精英挑戰賽」(IAEPC),料比賽將吸引全球頂尖的人工智能(AI)人才來港。
- Posted December 24, 2024
- 0
-
美國建核聚變電廠 全球首座滿足所需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衍生初創「聯邦聚變系統公司」(CFS),計劃在弗吉尼亞州的切斯特菲爾德縣建造全球首座電網規模的核聚變發電廠ARC,目標三十年代初期投入運作,發電400兆瓦(MW)供15萬戶使用。
- Posted December 24, 2024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