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市海鮮送抵府上 (FreshGo梅文博)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StartupBeat創科鬥室」

梅文博指港人經此一疫將更熟習網購,使傳統經營模式面臨生存挑戰。(朱美俞攝)
為減低感染新冠肺炎風險,市民多了留在家中用膳,甚至透過手機應用程式(App)買餸。去年底面世的鮮直送(FreshGo)App,標榜從香港仔魚市場把多款海鮮速遞上門,最快3小時送到,除提供直播方式揀魚,更支援24小時客戶服務。今次請來FreshGo創辦人梅文博,分享港人消費習慣如何改變。
主持:(朱)朱美俞《信報》科技記者
嘉賓:(梅)梅文博FreshGo創辦人
朱: 據了解,新冠肺炎疫情刺激各類網購生意。作為海鮮直送平台,可否講解近期業務狀況?
梅: 港人往常甚少透過網購解決日常生活需要,特別是飲食層面。然而,最近為了抗疫,市民不得不長時間留在家中,造就網上訂購食物,甚至餸菜外送需求增加。FreshGo於去年10月正式推出海鮮直送服務,整個構思原非為疫情而設,近期卻深受市民歡迎。今年2月的業務量,較1月增長多達3倍。

鮮直送標榜二十四小時客服,讓消費者用手機程式揀選心水海鮮,再由香港仔魚市場速遞上門。(FreshGo圖片)
朱:為何有志成立鮮直送?你看到市場有何痛點?
梅: 公司本是以科技為基礎的集團,因曾有魚欄老闆期望把互聯網科技元素加至傳統業務,並主動洽談合作,其後雙方決定共同構建平台,鮮直送應用程式遂於去年誕生。
海鮮向為港人以至遊客愛好的美食。本地海鮮供應方面,百年以來傳統,全港95%入口魚均來自香港仔魚市場,供應予街市、酒樓、餐廳等,也提供有限的上門送貨服務。惟此等服務存在盲點,魚市場無法24小時經營,魚販由凌晨起批發海產,再派送至街市及食肆,營運至中午就休市。
若街市或食肆所需的特定海鮮,例如龍蝦,於下午或晚上沽清,市民就無法享用,只好選購其他食品。現在通過公司研發的手機App,魚市場供應的任何品種海鮮,用戶都可經網上訂購,甚至向客服訂購稀有海產,待有貨源立刻通知客人。
此外,港人以往須前往西貢、流浮山、鯉魚門等地,在某個魚檔挑選心儀海鮮後,再交由食肆加工烹調。然而,若想品嘗新鮮海產就要前往某幾個海鮮集中地,實在不划算。現轉化為網上直播揀魚服務,再經由物流團隊集合起來直送府上,即使全港700萬人足不出戶,也可以享用高質海產。

鮮直送於香港仔魚市場設有物流團隊,可直送至終端客戶,不經中間商戶,故價格可相對合理。(FreshGo圖片)
設物流團隊 24小時客服
朱:坊間有不少同類海鮮直送平台出現,你們如何確保競爭優勢?
梅: 首先,服務完善化方面,有別於市場一般依靠社交媒禮,例如Facebook專頁的營運模式,公司擁有自家App及物流團隊,包括自家冷凍車、貨車和電單車等,確保送貨準時與服務標準化。團隊另設24小時客服,在App內向客人提供即時溝通及支援。
在用戶體驗方面,為確保安全運送活魚,鮮直送在計劃構思初期,單是儲存活魚的特製魚袋,已是團隊經逾百次測試才採納。公司至今堅持24小時配送服務,務求下單後最快3小時送抵目的地,讓消費者以至餐廳可以隨時訂購海鮮。
跟一般商品不同,季節變遷、品種等因素均會左右海鮮價格。以休漁期為例,因魚獲及來貨未夠穩定,導致出現「海鮮價」。惟公司的物流團隊設於香港仔魚市場,數十名員工輪班留守崗位;另可直送至終端客戶(End User),不經中間商戶,故價格可相對合理。
不論任何品質、價格、海鮮套餐等,團隊均將其標在產品欄目,豐儉由人讓客戶選擇;若有特殊要求,例如市場缺貨的海紅斑,客人可預先訂購。團隊會盡力跟魚販洽購,滿足個別消費者的需要。

鮮直送夥拍泰潮等食肆和供應商,提供火鍋料、蔬菜等配料,供客人自行選擇。(FreshGo圖片)
朱: 未來有何發展方向?對網購未來趨勢有何看法?
梅:除了跟烹飪平台DayDayCook(日日煮)合作,另夥拍泰潮等食肆和供應商,提供火鍋料、蔬菜等配料,組合成不同套餐,供客人自行選擇。在疫情期間,市民毋須外出,只要於手機按鍵下單,即可有整份菜式送抵府上,我估計這將會很受歡迎。
相信經過新冠肺炎一疫,港人會有不少改變, 如學會網購所需用品。消費者倘用過一次,覺得網購方便,就不會回到傳統模式。因此,傳統行業必須反思,疫情過後很難一如往昔;以往的習慣與環境,也難以再作為指標。作為業界一分子,我們需要警醒,下一步怎樣走得正確,否則傳統行業將面臨巨大的生存挑戰。
註:以上嘉賓訪問屬個人意見,與本報立場無關。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超級寬頻 早着先機(林國誠)
在資訊爆炸、技術快速發展的年代,上網速度已不僅關乎日常娛樂或下載資料,更成為推動人工智能(AI)普及的重要基礎。
- Posted March 28, 2025
- 0
-
量子電腦|谷歌量子專家預計 最快5年技術突破
谷歌量子人工智能硬件總監凱利(Julian Kelly)接受外媒CNBC訪問時指,現距離技術突破尚有5年時間,料屆時將做到現代電腦無法計算的實際應用。
- Posted March 28, 2025
- 0
-
JUMPSTARTER|信標生醫贏阿里環球創業賽
阿里巴巴(09988)創業者基金/滙豐JUMPSTARTER for One Earth環球創業比賽昨天宣布結果,最終由早期癌症檢測液體活檢測試公司Pharus Diagnostics(信標生醫)勝出。
- Posted March 28, 2025
- 0
-
MCP|OpenAI採用MCP技術利開發
ChatGPT開發商OpenAI昨天宣布接入開源標準「模型上下文協議」(Model Context Protocol, MCP),進一步推動人工智能(AI)模型與資料來源的整合標準化。
- Posted March 28, 2025
- 0
-
AI Agent|微軟推智能代理做研究分析
微軟(Microsoft)於生產力應用程式Microsoft 365 Copilot,推出兩個分別名為Researcher(研究員)及Analyst(分析師)的「深度推理」代理(Agent)。
- Posted March 28, 2025
- 0
-
吳恩達|AI應用始能創造價值
人工智能(AI)專家吳恩達近日接受台灣媒體專訪,提到「對於大多數企業而言,真正的價值將存在於應用層面」。
- Posted March 28, 2025
- 0
-
阿里開源AI模型|手機適用 可圖文影音輸入 設男女聲解答
阿里巴巴(09988)昨天在Hugging Face及GitHub等軟件平台,開源首個端對端多模態AI模型Qwen2.5-Omni-7B,可供處理文字、圖像、音訊及視訊在內的輸入,同時產生即時文字及自然語音回應。
- Posted March 28, 2025
- 0